基于智能制造背景探讨中职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董海磊

河北省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宁晋055550

摘要

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下,制造行业逐渐趋于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以及生产型人才的基地,也要结合行业变化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制造下中职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职业教育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智能制造;中职教育;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正文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行业也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在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下,制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中职机械工程专业也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促使学生适应智能化生产环境,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

1重新设计教材内容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制造行业逐渐趋于智能化方向发展,中职学校要设计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教材时,要将不符合时代的内容剔除,将行业前沿知识和智能制造内容融入其中,提升教材的时代性。首先,中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制造企业调研,掌握当前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生产知识以及工艺流程,将其作为补充内容加入到教材中;其次,立足于智能制造领域,从教材内容和课程体系入手,促使专业教学更加符合行业发展需求;最后,对学科总体框架进行优化和改进,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操作和实用性课程比例[1]

2建设现代教师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岗位经验要求较高,尤其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教师更要熟悉和掌握行业前沿知识,因此,想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职院校要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懂业务的现代化教师队伍。首先,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学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避免在教学中“纸上谈兵”,学校可以与当地制造企业合作,将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实训锻炼,在实训中锻炼教师的岗位技能,并且将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带回到学校中;其次,学校要提供给教师自主学习和学历晋升的机会,例如为教师提供学历深造、教学研究的平台,鼓励教师在平时加强自主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最后,中职学校可与当地其他高校进行合作交流,定期组织开展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将智能制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促使教师在交流中实现自身岗位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3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基于智能制造背景下,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岗位实践技能,并且在大量实践中实现岗位能力的发展,便于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大资金和硬件设备投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首先,基于顶层设计对校内机械工程实训基地进行总体规划,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引进先进的智能生产设备,以满足实训课程教学的硬件需求,同时,学校还要注重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保证设备仪器贴近现代智能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真正起到校内实训的作用;其次,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发挥职业教育的育人优势,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操作空间,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岗位经验,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最后,由于中职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学校要适当延长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时间,学生可结合自身的时间自由选择到实训基地进行操作,并且配备实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指导,提升实训教学效率和质量[2]

4注重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创设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的关键举措,基于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帮助中职学校掌握行业人才需求,基于此进行机械工程专业教学革新。首先,中职学校要给予校企合作以高度重视,积极与当地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自身的专业实力为企业解决生产问题,激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其次,将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的将学生送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企业要将学生视为“准员工”进行培训和管理,而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适应工作岗位,也便于学生在未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最后,中职院校要与企业深化合作,探索“师徒制”、“定向培养”等模式,例如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合同”,在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还可以帮助企业丰富人才储备,保证新员工可以快速适应岗位。

5深化职业素养教育

基于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提出新要求,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下,中职教育要强调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校园软文化的育人作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其次,注重加强中职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建设,例如改善校园环境、优化学生管理制度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进行规范;最后,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未来实现自我职业发展价值[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宝贵资源,中职机械工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教育革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择业奠定基础,为我国制造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娇.智能制造视域下中职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7):256-258.

[2]杨华君.中职学校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践[J].数码设计,2021,10(5):284-285.

[3]卢海枚.践行现代学徒制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2018(40):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