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乐教、善教”理念提高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实效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吴竹

贵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550000

摘要

在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的征程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至关重要。它既是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基石,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关键。然而,如何让教育既活力满满又成效显著,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的难题。本文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依托,深入剖析“乐教、善教”理念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创新教学手法,如趣味案例、多样活动等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育实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我们坚信,只要秉持创新理念,用心用爱教育,定能培育出更多具备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


关键词

乐教、善教;道德与法治;七年级;课堂实效

正文


一、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七年级是学生形成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实效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乐教、善教理念出发,探讨如何提高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实效。

二、乐教、善教理念概述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乐教与善教理念至关重要。当下,该课程常被误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时效性欠佳,这就需要教师以乐教激发兴趣。乐教要求教师以愉悦心态教学,把抽象知识融入生活案例,借助多样手段丰富教学,采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而善教则需教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方法,鼓励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提升综合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

三、乐教、善教理念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乐教”与“善教”相辅相成,如果说“乐教”是从教的前提,那“善教”则是“乐教”的必然,也是从教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案例导入

1)案例选择:在教学中,我乐于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或熟知的视频短片作为教学材料,这样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七年级新生对初中生活的茫然、青春期困惑、亲子关系、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甚至可以课前深入了解、分析学情,搜集孩子自己的故事来作为教学素材,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案例:在准备带领学生探究七年级上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时,我搜集了班中很多孩子的家庭温馨图片作为教学素材,这样更让孩子有亲近感,更有利于他们深刻感知教学内容。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案例:在七年级下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教学中,搜集了周围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做案例,通过分析此案例,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尊重他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2.角色扮演

角色分配:我还常将情材料中的主人公换成所教班级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来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这样创设出的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分析材料,从而较轻松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案例:在带领学生探究七年级下第二课《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时,请学生来还原他们生活中相关情境,然后让大家更直观、清晰的分析问题,从而能深入掌握相关知识,学会学以致用。

二)多元化教学,丰富课堂

1.互动式教学我认为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为主变为主,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1)鼓励提问: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尝试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案例:在讨论青春期亲子关系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了与亲人友好、有效的沟通方法;又如,在讨论情绪会相互传染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刻认识管理好情绪的重要性

2. 多媒体教学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我们还要学会高效取舍教学素材和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

1)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道德与法治案例,增强课堂的直观性。

2)视频播放:播放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中的课堂小游戏等等。

3.课堂辩论

1)辩题选择: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辩题,如网络成瘾是否应该禁止

2)辩论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注重实践,提升实效

理论服务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学习道德与法治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新学习的“道法”知识,们还要注重其拓展与延伸。

1.社会实践活动

我将校训“爱、实、适”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学会爱自己到爱祖国,踏实进取,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助七年级学生理解校训内涵并运用。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鼓励分享实践见闻提升素养。此外,借助真实教学用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像教《走进民法典》,让学生自主翻阅相关条文辅助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案例分享

保护人身权为例,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新路径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开始,教师展示生活中学生人身权受侵犯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日生活中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正确,并让学生感知法律与自身息息相关

二)角色扮演

1.学生分组扮演法官、律师、原告和被告,模拟法庭审判过程。

1)法官:负责主持审判,维护法庭秩序。

2)律师:为原告或被告辩护,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原告和被告:陈述事实,表达诉求。

2.教师点评:在模拟法庭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提高法律素养。

三)案例分析

1.教师以抽板凳”、“做表情包”、翻同学书包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2.教师总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四)实践运用

课堂上,学生翻查《民法典》,找寻维护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条文,学会自主探究。

课后,反思近期自己的言行举动,及时纠正自己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勇敢给被自己伤害过的同学、朋友道歉。

五)总结提升

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着重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接着围绕“认识校园霸凌”拓展延伸,学生借助多媒体小游戏分辨霸凌行为、明确判断标准,防止自己成为受害者或欺凌者。教师最后总结,呼吁共同维护权利,让法律照亮前行路。以上案例展现了乐教、善教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价值,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助学生理解践行权利义务,培养德法兼修人才。

五、结论

乐教、善教理念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六、参考文献

[1] 李德明. 新课程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35):78-79.

[2] 李晓红. 乐教、善教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242):85-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