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年高考试题分析的古代诗歌阅读备考策略
摘要
关键词
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正文
一、5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列表分析
年份 | 卷别 | 年代 | 作者 | 篇名 | 题材 | 客观题考点 | 错误设置角度 | 主观题考点 | 主观题作答要点 |
2021 | 新高考Ⅰ卷 | 唐 | 杨巨源 | 寄江州白司马 | 送别怀人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词语理解错误 | 主旨分析 | 2点:主旨句、铺垫句 |
新高考Ⅱ卷 | 宋 | 陆游 | 示儿子 | 教子劝诫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曲解文意 | 主旨概括 | 3点:读书、法圣、怀国 | |
全国甲卷 | 宋 | 陈师道 |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 仕隐相关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对象理解错误 | 主旨概括 | 2点:总括、分析 | |
全国乙卷 | 宋 | 辛弃疾 | 鹊桥仙·赠鹭鸶 | 咏物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词语理解错误 | 语言风格 | 2点:口语、诙谐 | |
2022 | 新高考Ⅰ卷 | 宋 | 魏了翁 |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 节日聚会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曲解文意 | 主旨概括 | 3点:追求、实践、人伦 |
新高考Ⅱ卷 | 唐 | 李白 | 送别 | 送别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词语理解错误 | 表现手法 | 2点: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 |
全国甲卷 | 宋 | 欧阳修文同 | 画眉鸟、画眉禽 | 咏物(比较)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手法错误 | 表达效果 | 2点:两诗分答 | |
全国乙卷 | 唐 | 王勃 | 白下驿饯唐少府 | 送别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词语理解错误 | 与教材所学诗歌比较抒情方式 | 2点:两诗分答 | |
2023 | 新高考Ⅰ卷 | 宋 | 林希逸 | 答友人论学 | 论学哲理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词语理解错误 | 结合本诗分析名人观点 | 2点:两句分析 |
新高考Ⅱ卷 | 宋 | 林逋 | 湖上晚归 | 山水田园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意境理解错误 | 结合名人观点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 2点:心境、眼中景 | |
全国甲卷 | 宋 | 晁补之 | 临江仙 | 送别怀人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虚实错误 | 诗句妙处分析 | 2点:画面感强、以虚写情 | |
全国乙卷 | 宋 | 陆游 | 破阵子 | 田园生活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情感理解错误 | 抒情方式 | 3点:直抒胸臆、开篇言志、描写场景 | |
2024 | 新高考Ⅰ卷 | 宋 | 刘克庄 | 宿千岁庵听泉 | 山水田园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绝对化 | 表现手法 | 2点:两个对比句分析 |
新高考Ⅱ卷 | 宋 | 叶梦得 | 雨后为山亭独卧 | 山水田园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意境理解错误 | 思想感情 | 3点:志愿、牵挂、遗憾 | |
全国甲卷 | 宋 | 吕本中 |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 山水田园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意象逻辑错误 | 炼字 | 2点:两字的艺术效果分析 | |
2025 | 新高考Ⅰ卷 | 宋 | 王安石 |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 酬和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词语理解错误 | 感情内涵 | 3点:借物喻人、喻地位、喻品质 |
新高考Ⅱ卷 | 唐 | 宋之问陈子昂 | 咏省壁画鹤、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 咏物(比较) | 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 手法错误 | 思想境界 | 2点:两诗分答 |
二、5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
⒈数据分析:以上列表分析了5年高考17套题真题中19首古代诗歌阅读。年代:唐4/17,宋13/17;诗人:相对知名7/19,相对不知名12/19;诗词:诗15/19,词4/19;题材:田园生活5/17,送别4/17,咏物4/17(其中2次考比较阅读),其它4/17(教子劝诫、仕隐相关、节日聚会、论学哲理);客观题考点: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客观题错误点:词语理解错误6/17,手法错误3/17,曲解文意2/17,意境不当2/17,其它4/17(对象错误、情感错误、意象逻辑错误、绝对化);主观题考点:主旨类(观点态度、思想感情、思想境界)9/17,手法类(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效果、妙处)6/17;语言类(风格、炼字)2/17;主观题作答要点:2个要点12/17,3个要点5/17,主旨类3点作答情况居多,5道3点作答的主观题,有4道题属于考主旨的题目。
⒉题型及分值:题型稳定,分值固定。2道题:1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客观题3分,主观题6分。客观题都是选取“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1]。
⒊选材特点:以唐宋诗词为主,宋诗出现频率较高,诗多词少,作者多元,涉及知名与不知名诗人。总体来看,所选诗词,要么是一流诗(词)人的二流诗(词)作,要么为二流诗(词)人的一流诗(词)作,这样的选材策略既保证题目的陌生度,又确保诗歌的艺术价值。题材涉及送别怀人、山水田园、论学哲理、家庭生活、咏物等多方面。
⒋考查重点:
客观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基本理解和赏析,强调准确性,选项通常涉及对诗歌语句、词语的解读,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对诗歌整体意境、情感的把握。近几年诗歌鉴赏特别侧重考查考生在情境中对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
主观题主要考查深层次的理解和赏析,侧重考查考生的审题意识以及对整首诗(词)的理解,很少出现像以前考查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那样套路化的命题,有对比阅读、与教材所学诗句比较、结合名人观点分析等创新角度。
⒌命题表述方面:规范清晰,客观题题干表述统一,选项指向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主观题题干点明知识点和作答要求,表述简洁明了。题目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无偏题怪题,审题障碍小。
⒍反套路依文设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力避套路,依文设题,所有题目的准确作答都需建立在对诗歌真实理解的基础上,体现出很强的创造性,但也有一定规律,如客观题必有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考查,主观题较多考查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古代诗歌阅读备考策略
⒈做好大量积累:①积累古代诗歌相关知识:起源、发展、风格、流派、特点、分类等知识;②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诗歌意象特点;③了解更多诗人,知人论世;④尽量背诵更多的古代诗歌,尤其是唐宋诗词,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建议学生观看《唐之韵》《宋之韵》视频,里面介绍了众多诗人、诗作、风格、流派,今年新高考Ⅱ卷的两位诗人陈子昂、宋之问都有介绍。
⒉了解诗词规律:如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起承”铺垫,“转合”言志,此所谓“重心在后”。另外,律诗的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同一联内的上下句高度关联,了解这一特点,对考生读懂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⒊熟悉题型与技巧:不能丢弃对诗歌一般性理论的把握,如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这些是学生读懂诗歌、获得高分的必要条件。同时,要让学生熟悉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常见题型,了解评分标准,总结审题规律以及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如通过分析意象、典故、关键词来把握情感和主题,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评价诗歌等。
⒋重视教材学习:①重视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对扫除诗歌语言障碍具有重要作用,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汝曹何以报明时”中的“汝曹”是“你们”的意思,“道在六经宁有尽”中的“宁”和2025年新高考Ⅱ卷“宁忆故池群”中的“宁”,同是“哪里、难道”的意思;②重视教材中的诗词,理解其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同时在教材学习中,可以培养诗歌鉴赏评价的专业用语。
⒌诗歌阅读“五看”: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文本,四看注释,五看题干[2]。考生比较容易忽视注释和题干,而重视这“两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标准化试题,只要给了注释,要么有助于读懂诗歌,要么有助于解答问题;而有的题干往往就告诉考生诗歌内容甚至主题,如,2021年新高考I卷主观题“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中的“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告诉考生全诗主要是劝告,结合教材《琵琶行》,不难理解这首诗是劝告白司马不要颓废,未来还有机会。
⒍加强阅读训练: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古代诗歌,提高对不同题材诗歌的理解能力。进行精读训练,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注重对诗歌内容的精准理解。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度。
⒎培养思维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深层次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透过诗歌表面把握其本质内涵[3]。
⒏模拟实战演练:定期进行模拟练习,按照高考要求和时间完成古代诗歌阅读题目,熟悉考试节奏和难度,同时通过练习查漏补缺,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
总之,以教材夯基,专题筑垒,素养铸魂,辅之以理论知识、方法技巧与规范意识,拿下古代诗歌阅读这个“难点”,也不是什么神话。
参考文献:
[1] 吴小倩.高考古诗文阅读能力评估的命题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2001-2021)[D].中央民族大学,2022.DOI:10.27667/d.cnki.gzymu.2022.000524.
[2] 熊丽.近四十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研究(1978-2017)[D].四川省:四川师范大学,2018.
[3]薛璐.中学语文文学文本解读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