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与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焦艳娥

榆林市第十五幼儿园,陕西 榆林719000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对学前期幼儿提出了发展期望,而游戏化课程恰恰能促进幼儿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需注重挖掘游戏内容,创新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在玩耍中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本文阐述课程游戏化的概念和实施建议,以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实施策略

正文


引言: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幼儿园课程往往呈现出结构静态化、内容知识化和实施线性化趋势,这与幼儿的发展需求相悖,容易使幼儿失去探求新知识的渴望。因此,课程游戏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在游戏中融入教育元素,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

一、课程游戏化的概念与本质

(一)概念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幼儿园所倡导的课程游戏化背景,便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需要通过课程游戏化背景,为幼儿带来游戏精神的感知与体验,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游戏环节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设计综合性游戏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将各个领域的教育内容(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有机地融入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本质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将教育目标和内容隐含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获得学习体验。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的趣味性、自主性、体验性和综合性。在游戏环节中,幼儿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同时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2]

二、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课程游戏化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游戏情境的创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化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他们的课程参与度,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在创设游戏化教育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尽量设置超市购物、医院看病、餐厅用餐等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责与情感,增进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同时,教师也可结合节日、季节或特定主题(如环保、太空探索)创设特色情境,拓宽幼儿的视野与知识面[3]

例如,在幼儿园沙水区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方法,创设课程游戏化情境,然后在情景化教学中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火山复活记”情景。在游戏化情境创设方面,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景:“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在沙水区开启一场神奇的探险——‘火山复活记’!想象一下,我们脚下的这片沙地即将变成一座沉睡已久的火山,而你们就是勇敢的小小探险家和科学家,要一起唤醒这座火山,让它再次喷发出璀璨的火花!我们会用沙子堆砌起火山的主体,用小石头和树枝分别装饰成火山岩石和树林。接着,我们会用彩色的水代表岩浆,使用管道或者小桶让‘岩浆’缓缓流入火山口,模拟火山即将喷发的壮观景象。在游戏活动中你想要怎样设计火山呢?你怎样复活火山呢?与你的小伙伴一起踏上这场奇妙的火山探险之旅吧!”

(二)优化游戏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空间

教师应创设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游戏环境,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由活动,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环境布置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置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如角色扮演区、建构区、科学探索区、艺术创作区等,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求。

在角色扮演区,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角色服装和道具,让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职责。在建构区,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积木和建构材料,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搭建出各种形状的建筑和物品。在科学探索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艺术创作区,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环境的互动性和可变性,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和调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制作游戏区域的标识和规则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和贡献。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和兴趣变化,及时调整游戏区域的内容和布局,使游戏环境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三)加强游戏指导,促进课程落实

在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中,不同课程对幼儿及游戏的要求形式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化课程中的表现,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充分激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让幼儿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另外,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还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差异性和特殊需要,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活动,确保幼儿课程游戏化在课堂的实施与落实。

如在趣味科学“试管中的彩虹”游戏化活动中,科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通过科学实验帮助学生知道颜色的奥秘。为了促进科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试管、水、试管架、毛笔、颜料和调色盘等实验工具材料,然后让幼儿借助这些实验工具材料自主尝试创作“彩虹色”,在这个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要求幼儿在实验时要能够以稳固的手法握紧试管,避免磕碰或摔碎,对于幼儿独立难以完成的实验环节,教师可以以巡回的形式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辅助幼儿完成一些具有较高难度的实验操作,可以增强幼儿实验自信,能够安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深刻认知,提升幼儿的实验水平。幼儿课程是丰富多彩的,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要依据课程特点注重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以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真正获得知识,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幼儿表现情况,注重对幼儿必要的教学指导可以启发幼儿的游戏思路,激发幼儿活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指导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避免把正确的方法直接告知幼儿,而要能够通过一系列启发性问题的引领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取得同步的发展与提升。

(四)加强家园合作,共同推进课程游戏化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支持、理解与积极配合对于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

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公开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效果和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与进步。在家长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让家长了解课程游戏化对于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推进课程游戏化。

结束语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点探索课程游戏化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课程进行创新设计和全面优化,打造全新的幼儿园课程教育体系,促使幼儿多元化学习,使幼儿在深度探究学习实践中提高整体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该遵循智慧游戏的多元化开发和创新设计,从多角度促进课程游戏化系统建设,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化学习环境,引领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索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天津教育,2023,(26):94-96.

[2]马燕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分析[J].考试周刊,2023,(36):155-160.

[3]周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2):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