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与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活动整合的教育意义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魏永红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第二幼儿园 717300

摘要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其与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相整合,能够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民间游戏的教育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还能在语言、认知、艺术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民间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合理利用民间游戏资源,结合五大领域活动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将民间游戏与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活动进行深度整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

民间游戏;学前教育;五大领域

正文


一、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价值分析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动价值

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运动价值,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跑、跳、攀爬、投掷等多种动作,锻炼四肢协调性和灵活性。例如,“跳房子”通过连续跳跃锻炼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老鹰捉小鸡”考验幼儿的反应速度和奔跑技巧。游戏中的竞技性和互动性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促进运动能力全面发展。运动负荷适中且多样化,能够避免长时间静坐对身体发展的不良影响。通过游戏形式的体育锻炼,幼儿在快乐中增强体质,培养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二)民间游戏在语言表达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民间游戏在语言表达活动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口头指令、角色扮演和故事叙述等方式表达个人想法和感受。例如,在“丢手绢”游戏中,幼儿通过童谣和歌谣的吟唱,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在“捉迷藏”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语言交流进行规则讨论和策略分享,这种互动性极大地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升。民间游戏以互动和合作为基础,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三)民间游戏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意激发作用

民间游戏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意激发作用不可忽视,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表达机会。通过游戏情境的构建和角色扮演,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展现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例如,“竹竿舞”通过节奏和韵律的变换,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和舞蹈表达能力。在“跳皮筋”游戏中,幼儿根据不同花样和节奏,自主设计动作和舞步,激发艺术创作的主动性和表现力。游戏道具和场景的自制过程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然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游戏道具,如彩带、纸花等,提升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民间游戏与五大领域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一)将民间游戏融入体育活动,提升幼儿运动能力

民间游戏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能够在提升幼儿运动能力的同时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游戏,如“跳房子”“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可以实现多维度的身体素质锻炼。跳房子游戏锻炼幼儿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要求他们在跳跃过程中保持身体稳定。老鹰捉小鸡游戏通过追逐与躲避,提升幼儿反应速度和敏捷性,同时培养灵活转向的运动技巧。跳皮筋则注重协调性和节奏感,使幼儿在身体控制和步伐变换上得到训练。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和身体素质选择难度合适的游戏项目,并在游戏前做好动作示范和安全指导,防止因运动过度或技术不当造成身体损伤。

(二)利用民间游戏丰富语言表达活动,增强幼儿沟通能力

民间游戏在语言表达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沟通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以将具有叙事性和表演性质的民间游戏融入语言教学中,如“讲故事游戏”“民间歌谣表演”等,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表达和互动。讲故事游戏通过情节设定和角色分配,使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习得对话技巧和表达能力。民间歌谣的朗诵和表演,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还培养了其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节奏感。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多角色互动,通过轮流发言和协同表演增强沟通交流能力。游戏结束后,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游戏经历,进一步锻炼口语表达和叙述能力。通过这种情境化和互动化的语言活动,幼儿能够在游戏中积累表达经验,提升语言流畅性和沟通能力。

(三)结合民间游戏开展科学认知活动,培养探索精神

民间游戏在科学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科学兴趣。例如,利用“放风筝”游戏,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风力与飞行的关系,让他们在操作中感知风的力量和风筝升空的原理。通过“滚铁环”游戏,幼儿能够体验惯性和摩擦力的科学现象,进一步了解运动物体的受力变化。在组织科学认知活动时,教师应注意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不断提出问题和验证假设。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通过记录、观察和比较,积累游戏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通过民间游戏与科学认知活动的有机融合,幼儿在趣味互动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四)通过民间游戏融入社会性活动,促进合作与交往能力

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和互动性特点,在社会性活动中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发展。例如,“拉大锯”游戏在拉锯的互动中体现合作与协调,幼儿在配合拉锯的节奏和力度中感受集体协作的力量。在“丢手绢”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判断和快速反应,学会团队合作和集体互动技巧。教师应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合作任务,如两人一组或团队竞赛,让幼儿在合作中感受伙伴支持与团队默契的重要性。在游戏环节设置中,可以引入角色扮演和任务分配,使每个幼儿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培养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合作体验分享,交流在合作中遇到的挑战与收获,进一步加深对合作与交往的理解。通过民间游戏的社会化实践,幼儿逐步建立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社会性发展的全面提升。

(五)在艺术活动中融入民间游戏元素,激发创意表现

民间游戏蕴含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能够为学前艺术活动注入创新活力。教师可以借助民间游戏中的动作、歌谣和表演元素,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例如,在“竹竿舞”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结合,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在“花鼓戏”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角色和故事背景设计舞台布置和服装造型,体验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在绘画活动中,可以结合“踩高跷”或“舞龙”游戏,创作反映传统节庆活动的艺术作品,锻炼幼儿的色彩运用和构图能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重艺术表现与游戏互动的融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意,提升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民间游戏中的艺术元素通过形象化、动作化和情景化表达,有助于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和艺术魅力,激发创意思维和艺术创新能力。

结束语民间游戏与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的整合,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将富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游戏与各类活动有机结合,能够在幼儿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和艺术性五个方面起到综合教育效果。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和推广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多样化应用,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推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火都霞.民间游戏与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活动整合的教育意义[J].新教育,2023,(29):93-95.

[2].魏亚丽.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应用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3,(11):90-91.

[3].赵荣.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4):22-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