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汽修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孙磊

阜阳职业技术学校 安徽省阜阳市 236055

摘要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汽修专业实践课程碰上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从教育价值这个角度来讲,该课程在塑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当下教学过程中存在虚拟仿真实验资源短缺,传统教学模式僵化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等突出状况。创建起多元化的虚拟仿真资源体系,规划出更有弹性的混合式教学方案,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训练,形成起以过程为导向的多维度评价机制,进而全面改善汽修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品质。


关键词

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实践课程

正文


全球数字化转型大环境下,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改变,而汽修专业实践课程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质量直接关联到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加入虽给实践教学模式革新带来可能性,却也引发不少难题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冲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塑造符合汽修专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职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急需破解的关键问题深入探究这一领域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汽修专业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关乎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技术人才储备。

一、信息化下汽修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冲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给汽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给予了新的思路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以营造出非常沉浸并且互动性很强的学习环境,冲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信息化教学既加强了优质资源的高效共享和优化整合,又推进了校际协作交流机制的完善,使职业教育朝着科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提升汽修专业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关乎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技术人才储备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实践效能。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汽修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要冲破传统固化的局面,以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并剖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可以准确地评判学生的学业水平,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对于那些理论功底比较深厚但是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应该着重推荐相关的实训案例以及技能提高视频资料针对那些具有很强创新意识的学生,则应为他们安排一些开放性探究任务,以此来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促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1]

二、信息化下汽修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策略

(一)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想要优化学习效果,就务必依靠真实或者模拟的实际应用情境,从而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体系的认识,并且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汽修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塑造教学资源,可以搭建非常接近真实的虚拟实训平台这个平台能准确再现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特性,加工工艺以及常见故障表现,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实践环境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开展设备操作,参数调节以及故障诊断等实践活动,既有益于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有效提升实践技能的应用水平,进而做到“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例如职业技术学院同企业合作开发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汽修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平台,它以真实企业的生产环境为原型,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搭建起包含虚拟汽修设备装配调试车间在内的实训场景学生戴上VR设备就能进入到这个环境之中,模拟开展设备组装、电路布线以及参数调节之类的实践任务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重现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形,像汽车坏掉或者传感器失常之类的情况,然后用故障诊断的方法去查找毛病并加以解决根据研究数据表明,使用这种虚拟仿真的教学资源之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规范性和精确度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把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起来,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这个思想,汽修专业的实践课程可以形成线上和线下共同支撑的教学体系,在网上平台上传播教学视频,电子教材以及附加资料,让学生自行学习理论知识在实体教室里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加上老师当场指导的办法,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并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例如职业技术学院在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践课程里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公布理论知识,软件操作指南以及典型案例等资料,引领学生自行学习并执行线上测试,从而得到学习成果的数据,给个性化的教学给予参照课堂环节里,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展开讲解,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执行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利用平台达成师生和同伴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课后要求学生递交加工作品,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对作品的质量加以评判并给出改善意见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行,这种模式明显改善了学生的编程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而且优化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2]

(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职业成长体现为动态且持续的演进过程,需要依靠终身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优化汽修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变成推进实践性课程教学改良的重要环节,高校要创建系统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育体系通过专题讲座,研修班以及网络化资源平台等多种途径,助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技能而且加强其把技术融合到教学内容中的能力,促使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革新项目和科研活动,在实际教学场景里不断改进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准。

例如教育部门联合职业院校,就汽修专业教师展开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项目,此项目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数据挖掘分析这些关键领域展开采取“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研讨”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由行业专家和资深教师负责并分享经验,参训教师分成小组来协作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创建、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等任务,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经过一年的跟踪考察表明,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明显改善,他们的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实践技能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还产生了不少具备推广意义的教学革新成果。

信息化时代给汽修专业实践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深入探究这个领域的教学模式,既能很好地契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又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当下教学存在的虚拟仿真资源缺乏,传统模式僵化,师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等现实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路径予以改进,开发多样化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创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完善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吴良芹,金建交,李崇玉.多元融合背景下汽修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5,28(02):20-25.

[2]郭慧静.课程思政在汽修课程中的实践——以“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为例[J].模具制造,2025,25(06):49-5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