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AI技术的融合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邱李嫔

江苏省如皋市东皋幼儿园,江苏 如皋2265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引言: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对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巨大影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想象、创造观察力和创造思维,以解放儿童为主旨,追求一种自由而开放的情境,这与幼小衔接的目标理念存在着非常大的相似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I技术融入到教育,可以根据每个小朋友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对陶行知思想与AI技术融合在幼小衔接中的教学进行研究,对于现阶段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实效性有着重大意义。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AI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一)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强调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倡“对牛弹琴”。AI技术凭借高效、智能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洞察每个幼儿的学龄习性、学习爱好与能力高低。比如,通过智能化学习软件搜集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数据,分析幼儿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点掌握程度,为幼儿量身定做个性化学习轨迹与内容,满足幼小衔接阶段的个体差异性发展需要,这也是符合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尊重差异的思想。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创造教育理念主张为幼儿营造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探究。AI技术能够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虚拟学习场景与交互体验,比如利用VR和AR技术构建沉浸式虚拟学习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各个学科知识情境和场景,激发幼儿求知创新兴趣与创想能力。以历史人文知识为例,运用VR技术让幼儿仿佛穿越古今,亲身感受历史文化,从而产生好奇与思考、探索的动机与欲望,激发创想能力。

(三)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幼小衔接教学中,把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理念整合进教学过程中,用以配合AI技术智能化的教学工具、教学资源,可改进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AI智能辅导系统能实时把控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指导、反馈;智能教学软件可依据教学目标及幼儿学习情况自主调整教学难易度和教学进度,使得教学更为高效,同时基于AI技术的数据分析功能,使教师更能掌握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后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实现教学相长,这也是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教学方法灵活性的最好落实。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AI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知行创融:AI赋能的课程设计重构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是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发现中学。在幼小衔接阶段,需要注意利用其课程目标及其幼儿的具象化认知特点来创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与学课程,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幼儿架设由具象化思维向抽象化思维发展的桥梁。

在内容安排上,教师贯彻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注重锻炼幼儿观察、思考、创造力,因此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发散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融合了科学、艺术、数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如自然观察课程中,创设自然环境的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中探索动植物知识、观察与记录动植物,培养观察力与分类思想。

而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同样灵活运用AI技术多媒体特性与幼儿具有的形象思维相结合,在“数字拼图”、“图形找家”等AI数学游戏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形式变成有趣的动画、生动有趣的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能力等。让幼儿“玩中学会思考”,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外,AI支持教育能够从每个幼儿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出发来对应进行灵活调整,有针对性地推送内容,使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进步,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因材施教”这一理念。由此开出的课程旨在希望通过幼儿的幼小衔接,能够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一切可能性的大门,快乐地创造、快乐地发展。

(二)虚实共生:AI驱动的创造教育生态构建

21世纪以来,AI技术将颠覆原有的教育形式,尤其是为幼儿教育创造全新的无限的可能性。幼儿通过智慧化的教育环境,使其身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动态、创造性的智慧教育环境。

在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室中,智能学习装备将会成为幼儿探索世界的重要辅助伙伴。智能机器人作为外表萌、说话软萌的“伙伴”,既可以同幼儿开展活泼有趣的学习交互式提问,解答其无边际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按照每个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步调引领他们开展深入探索与创造性思考,像老师一样陪伴幼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唤起幼儿的兴趣与好奇。

至于互动电子白板,它的多功能呈现、清晰的操作界面,让幼儿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发挥创意的空间,幼儿可以随意展示,在白板上运用电子画笔把自己对于世界的美好向往画出来,也可通过简单的拖动组合编创自己的小故事。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幼儿在玩中学。

人工智能更加令人欣喜的一个方面是它有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准确地提取出幼儿在学习环境下的表现、兴趣以及学习效果等重要数据,这些数据犹如镜子一样,客观地诠释了幼儿在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需求,让幼儿园教师能够进行调整,以适应幼儿,从而最大限度地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健康发展需求。

上述智慧环境下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观,在幼儿园得到充分的实践,幼儿在自由中尊重中无顾虑、敢于探究,敢于表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AI技术赋予幼儿教育无限的可能和美好。

(三)师能智变:教师AI融合能力的协同赋能

基于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本研究在实现既科学又综合的幼儿创造力测评系统的同时,将融合现代AI赋能教学课程的特点,立足幼儿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等多方面多元智能的发展平衡以及幼儿课程活动参与程度、同伴间互助精神、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能力。

在上述评价体系中,教师首先观察幼儿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的小细节,比如教师通过AI摄像头,捕捉幼儿的观察反应,观察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发现观察深度、宽度等。用以判断幼儿观察力发展水平。例如,在一次自然探索活动中,观察到幼儿对不同植物提出的好奇问题、观察记录等,为教师判断幼儿观察力的水平提供直接数据。

思维能力上,教师通过AI技术获取幼儿解决任务、完成挑战的思考路线和策略选择,比如通过语音识别记录幼儿分组讨论过程中的说话内容,分析幼儿逻辑性、发散性思维等。比如,在一次数学游戏挑战中AI可以获得幼儿面对挑战问题时尝试次数、解决思路转换变化,从而形成幼儿思考性发展走向曲线。

创意评价以幼儿的作品完成过程、作品完成状态为主要评价方向,AI可以跟踪幼儿的思考过程及尝试创新的过程,包括运用的材料、尝试使用的方法、思维火花等提供大数据分析结果,支撑教师的评价。例如在美工类课程的教学上,AI可以记录幼儿怎么运用各色各样的材料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创意的表达是否有独特性及丰富性。

其次,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监测幼儿学习过程中对课堂内容的专注力、同伴的协作性、自我探索及实践能力等指标,经测算结果,教师就可以针对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优势和劣势加以准确地了解,适时调整教学方案,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适合幼儿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真正适合于他们的发展性的教育,实施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教育理念。

结束语:借助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和人工智能的手段进行幼小衔接的融合探索,这一体方式满足幼儿的差异化需求,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留足空间和奠定基础。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应该进一步深化和推广这样的融合方式,不断地探索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总结出新的融合方式,也要在教师培养方面对教师的创造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能力进行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地落实思想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服务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实现,实现幼儿良好、自然、充分发展的开端。教师应该用创造的精神,创造出有趣的、有效的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