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产教融合;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正文
引言
《客房服务与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客房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探索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的关联性分析
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产教融合强调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课程思政则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二者的结合能够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提升教育的综合效能。产教融合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实践平台,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和行业案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例如,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学生通过参与酒店实际运营,能够深刻体会服务意识、诚信经营和客户至上的职业精神。同时,课程思政也为产教融合注入了思想引领,确保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未能及时反映酒店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例如,随着智能化技术在酒店行业的广泛应用,许多课程仍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缺乏对智能客房管理系统、数字化客户服务等新兴技术的深入讲解。此外,课程内容对个性化服务、绿色环保等现代酒店管理理念的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应对行业的新挑战。这种脱节使得学生在进入职场后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降低了教育效率,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思政教育融入不足
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程度较低,未能与专业内容形成有机结合。课程往往侧重于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客房服务流程时,很少被引导思考服务背后的社会责任,如如何维护客户隐私、如何处理客户投诉中的道德问题等。这种缺乏思政教育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容易出现价值观偏差,难以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影响了其长远发展。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学生缺乏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的机会。许多课程依赖于课堂讲授和模拟练习,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酒店运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学习了客房清洁的标准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不同客户需求和突发情况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此外,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未能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酒店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这种实践环节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分析
(一)课程设计融入思政元素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客房服务流程时,可以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服务意识、诚信经营和客户至上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行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服务中体现社会责任,如环保理念的应用、客户隐私的保护等。通过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大纲,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此外,课程设计还应注重与时俱进,将智能化技术、绿色环保等现代理念纳入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进程中,我们强调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其一,实施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围绕诸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辩论。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使他们在思辨中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其二,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酒店运营项目中亲身体验服务过程中的道德挑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认识。此外,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种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模拟应对各种职场挑战,从而更有效地内化思政教育的内容。
(三)校企合作深化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的核心精髓在于深化校企合作,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与酒店企业的紧密合作,我们可以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磨砺技能,并深刻体验服务行业中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可以安排学生参与酒店的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绿色环保措施的实施等具体工作,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服务背后的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此外,还可以积极邀请酒店行业的资深专家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来,通过分享他们的实战经验和经典案例,为课程内容注入鲜活的行业血液,从而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例如,通过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职业道德表现,通过结果评价检验其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行业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确保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这种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不仅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培养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和评价体系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未来,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探索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为行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谷嵘.新媒体视域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1):160-162.
[2]黄芮.BOPPPS模式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23,(17):50-52.
[3]程文慧.课程思政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2,(35):72-74.
[4]佟安娜.课程思政融入“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旅游,2021,19(35):68-70.
[5]余丽.课程思政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6):14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