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现状;优化
正文
引言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课堂缺乏一定的活力,因而学生很难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待一些较为复杂和抽象的知识理解深度相对不足。通过开展情境教学,教师能够针对要讲解的内容创设多种多样的 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地理的奥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路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一、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开展意义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创设一些更加形象生动的场景,或趣味十足的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眼球,引发其探索欲的情境,使学生沉浸于情境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开展一系列探索或实践活动,更快速地理解知识,并从中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将其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感受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与此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物理知识[1]。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与生活脱节,生活资源开发不足
部分地理教师虽然能够时常地开展情境教学,但情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往往不够紧密,情境中的内容基本围绕教材展开,未能开发与之相关的一些生活资源,这就使得学生未能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2]。同时,在思考问题时,也大多从理论视角出发,无法将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无法在比较熟悉的场景中去理解知识,也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
(二)缺乏思维引导,影响了思维发展
在当下的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并且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然而,部分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运用并不成熟,经常出现将情境创设的重点放在氛围营造或趣味方面的情况,忽视了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很容易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无法有效对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3]。同时,在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问题时,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受到限制,进而影响问题的解决效率,或者使得出的答案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三)新型情境开发较少,情境形式单一
当前,部分地理教师在情境教学中仍然以教材为主进行情境内容的设计,未能有效地拓宽视野,进行一些跨学科情境的创设,将地理知识与历史、政治等学科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就是对于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相对较少。受硬件设施、教师自身技术水平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少进行一些虚拟情境的创设,情境中的内容基本是静态的,难以使学生从微观上去感受地理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境教学的效果[4]。
三、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优化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优化课堂氛围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角落都蕴含着地理知识。通过站在地理学科的角度去看待一些生活现象,仿佛让一些事物变得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开展中应巧妙地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一些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情境之中,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从而有效拉近地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优化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理区位及规划”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构建相应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本地区某路段在上下班高峰期时的交通拥堵场景,并引导学生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在这一情境之中,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有些学生会说:该路段附近有大片的住宅区,居民日常出行都要经过这条路,所以高峰期交通压力会非常大。还有学生会说:该路段未结合地形进行规划,未建设高架桥,所以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在这样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沉浸于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5]。
(二)创设思辨情境,锻炼思维能力
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地理知识时,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设置一些开放性、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辨,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实现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可以积极创设思辨情境,通过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直到发现地理现象的本质所在。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层次分明的问题:“城市的扩张使哪些地理要素发生了改变?”“地理要素发生改变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请你思考在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探讨上述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一边发表观点,一边补充和质疑。相信在这样的思辨情境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视角去审视地理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三)创设跨学科情境,拓宽认知空间
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指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既能促进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积极创设跨学科情境,将地理知识与历史、政治、物理、语文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相融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增强教学实效。例如,在探讨“古代丝绸之路”时,教师首先可以从历史学科的角度为学生介绍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背景,包括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贸易、文化传播等历史。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中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探讨早期的贸易中蕴含哪些经济原理[6]。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生物学科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一些农作物进行探讨,分析早期的物种传播对农业、生态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相信在上述跨学科融合情境中,学生能够站在多个学科角度去认识丝绸之路,有效拓宽认知空间。
(四)创设虚拟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类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已经不断涌入课堂,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并激起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在人工智能、VR等先进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能够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去探索那些十分抽象的知识,从而对知识建立更加清晰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些虚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索地理世界。例如,在了解“火山喷发”这一地理现象时,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走进火山喷发的现场,感受岩浆的上升,身临其境地观察火山灰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期间,学生甚至可以“触摸”玄武岩,获得奇妙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设置火山口,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近距离地观察火山口的形态和结构。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一些交互操作,探索火山通道、岩浆等的构造与火山喷发强度之间的关系。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切换视角,让学生观察其他历史时期中火山喷发的场景,了解这一地理现象对地形塑造的影响。在上述虚拟情境之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触摸等近距离地感受火山喷发,有效强化对其中原理的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新奇的体验中,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动手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中,许多知识的探索都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才能产生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因此,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可以时常地创设一些实践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在亲身的考察、探索和实践中感受地理现象的实质。例如,在学习土地利用类型、河流污染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活动中,学生需要实地走访、考察,对考察区域内的土地、河流等进行取样或拍照,并进行相应的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活动过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利用一些常见材料制作相应的地理模型,还原这些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总结。相信在上述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得到动手能力的锻炼,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探究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开展能够打造全新的教学生态,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并从中得到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思辨情境、跨学科情境、虚拟情境等,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原理,从而畅游于地理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黄小辉.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创设思路和实施策略[J].2024(13):13-15.
[2]徐源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2022.
[3]刘涛.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好日子,2021,(34):1-1.
[4]杨红梅,梁品文.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2):128.
[5]张珺.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现状与策略研究——以滁州天长市中学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15.
[6]陈赛丹,陈达.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4(13):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