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兴领域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以山西省C市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为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分类教育的问题提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提出“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1对于新兴领域党员培训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抓好新兴领域党员专题培训,“结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2
为增强非公经济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增强党员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以C市为调研对象,对其非公有制经济党员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剖析,力求有效破解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二、何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1月,山西省C市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4226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074个、社会组织1152个。已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有1095个,占比25.91%;已成立联合党支部的2531个,占比59.89%;未建立党组织的600个(已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562个),占比14.20%。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人数10521名(其中,流动党员439名,流动党员占比4.17%),占全市非有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职工(会员)总数的5.99%,全市党建工作指导员813名,覆盖非有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2187个。
(二)工作实践
1.经费保障
其一.C市委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划拨的“123”党建工作经费,其中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每名党员每年划拨100元培训费。
其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费(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按照每年每名党员6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由省、市、县财政按照4:3:3的比例分担,党费和财政各负担50%)。
另外:市民政局给社会组织管理和党建工作科每年约3万元经费预算用于每年度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
2.工作队伍建设
近年来,全市各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员教育工作主题不断建强,初步形成了党员教育和单位(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社会组织党委积极推进党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加强了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教育工作力量。建强党建指导员队伍方面,对全市562个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
3.工作机制和模式
采取“主管部门统一计划安排+企业自主开展教育”模式。每年初,由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培训计划,所属组织按计划参加集中培训;同时,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一定范围的行业学习、网络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模式。市社会组织党委每年均组织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其余党员培训由各行业党委自行组织,每年积极组织市、县区两级优秀党支部书记参加省级的示范培训班。
4.创新形式和平台建设方面
一是结合业务工作,指导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例如山西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党支部将党组织设置和企业组织架构、生产经营和队伍管理有机结合,并建设入党宣誓厅、书记工作室、组织生活室、织女驿站、红色礼堂、襄子沙龙等,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形式,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进优质师资和人才共享。充分发挥当地研究院的优势,与中央党校、全国著名大学、社会培训机构、知名企业家等机构、人员合作,搭建高端培训师资库,从培训人次、培训方式、培训反馈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如何?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中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党员教育目标,突出工作针对性
一要聚焦贯彻落实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和必修课予以突出,研究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大纲,采用集中培训、集体学习、实践锻炼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聚力、指导工作。二要提升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各级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全面落实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等7个方面基本任务,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着力构建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框架体系;基层党组织要细化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安排,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跟踪问效。三要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结合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特点和需求,坚持精准科学,因需施教、因类施教、因时施教。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重点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展开党员教育培训;对社会组织,重点围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二)找准教、学、用的契合点,增强工作主动性
一是密切联系基层工作实际,围绕企业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教、学、用有效衔接、相互促进。二是创新各类教育载体,利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开放式讨论、“身边榜样”专题片展播等多种教育形式,融合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时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等的内容,力求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是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引导广大党员自觉主动参与,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四是将党员教育管理与中心业务、企业职工利益、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积极搭建党员就业创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党员个人生活实际困难帮扶等平台,拓展党员教育外延。
(三)优化健全党员教育机制,突出工作规范性
一是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工作的制度规范体系,建立党员日常教育、组织培训、考核考评、效果评估等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抓好制度落实,进一步规范党员教育工作,推进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及时配备健全各行业党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行业党委指导作用,提高各行业党员教育规范化水平。三是按照“双强六好”创建标准,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建设过程汇总,着力打造更多的党员教育工作典型案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工作出精品、见成效。
(四)强化支持保障力度,增强工作实效性
一是在建设各级开放式党员教育师资库过程中,要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特点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熟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实际的党员教育讲师,抓好讲师队伍专业化能力培训,明确聘任制讲师的劳务费结算标准,发挥党员教育讲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加强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教育点建设,方便党员日常教育培训。三是继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保证工作需要;同时可探索实施党员教育精品项目“以奖代补”政策,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创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金项目】山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山西太行干部学院“第二批太行精神专项研究课题:太行精神融入基层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HJS2024Y39】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