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韩坤

江苏省宿迁学院附属学校,2238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不仅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包括转变教学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注重实践应用等方面,以期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表现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也制约了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促进其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在当今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问题解决能力不仅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明确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购物、旅行等,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其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或视频等形式,展示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设置。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设置适当难度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挑战精神。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与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从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激发其创新思维的潜能。例如,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分歧时,教师可以及时介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与争辩,学生能够拓宽思维视野,发现问题的多个角度和解决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业、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自主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领域,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数学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学习资源、数学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工具。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深入探究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注重实践应用等路径和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荫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苏教版小数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4(01)

[2]姜珊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