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谢梦欢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必姆中心小学 江西上饶334708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学习是创新与生成的结合,不仅着眼于阅读知识的掌握,更是促进思维和情感的发展。智慧课堂提供了更具智慧的学习平台,本文在智慧学习环境的背景下,讨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生成性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生成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

智慧课堂;小学语文阅读;生成性教学

正文


一、问题提出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蓬勃发展,给人类生活方式和工作带来改变,并在教育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倡由预设性转向生成性,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倡导个性化与多元化。在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过程中以及一线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会出现很多教育信息,这些教育信息是生成性信息的化身,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些相关性信息,殊不知,这些相关性信息是提高学生生成性能力的重要支撑。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预设性教学,有的教师过分注重按照设计好的流程进行课堂教学,并且结果指向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这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以及阻碍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个性化和创造力的生成。

二、生成性教学理论及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引领

“互联网+”时代以及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不仅要教会学生文本中的阅读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不仅可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想要培养出能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教师应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慢慢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情感体验,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生成性教学理念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目标的非预设性、阅读过程的生成性、教学主体的交互性,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先进课堂教学理论的能量,这不仅能使“以生为本”教育政策精准落实,还能大大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质量。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非预设性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互式学习,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共同完成学习交流与资源共享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创生附加价值。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实施困境

(一)概念理解不透彻

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生成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理念落实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好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如果不能被一线教师所接纳或者理解,则难以达到所预期的教育效果。其实,现实情况是一线教师对概念理解不清,为了“生成”,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把这些作为教学重点。虽然课堂内容变得丰富,但有时也会出现形式化的倾向,导致很多非语文阅读的知识内容进入课堂中,对本身阅读内容的理解以及思考环节一笔带过,也就失去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本质。

(二)实际操作不当

很多一线教师在面临教学意外的时候,一定要用“生成”的方式处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意外都能成为课堂生成的契机,这样反而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虚假生成、无效生成、忽视生成的问题。

1. 虚假生成

目前的教学是一些年长教师不太愿意改变自身以往的教学习惯,对新思想和新理念的接纳意愿不够强烈,他们更加愿意相信以往的教学经验,而不太相信学生自身的生成与创造。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就会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过多,一步步朝着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前进,不允许存在丝毫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最终就会使课堂教学逐渐偏离生成的轨迹,也就是虚假生成。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预设,精心的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但是教师按照预设的阅读环节一步一步进行,不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阅读需求,可想而知,即便是有智慧技术的帮助,学生的阅读生成能力也难以提高。

2. 无效生成

无效生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表现为学生不接受课堂文本以外的阅读资料;对个性解读不感兴趣;阅读过程僵化等。语文阅读学习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是师生相互交流想法后火花碰撞产生新想法的过程。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应避免单一地阅读指定文本,这对文本的理解与建构毫无意义,而很多教师排斥课堂以外的阅读文本就会造成阅读过程僵化,阻碍学生的思维发散,继而造成无效的生成。

四、基于智慧课堂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非预设性

非预设性不是不进行预设,是进行一定程度的预设,但要避免教师按照形式化、程序化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去实现。虽然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走向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设计出具有弹性的能给学生的新颖观点和独到思维留有自由空间的教学方案。理论上来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恰恰相反,一线教师要明白的是我们应该根据目标去确定我们的教学内容,而不能被预设的教学目标束缚住。从全局把控的视角来看,我们应该进行一定预设,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生成新的教学目标,新教学目标的生成对教师而言有着初步理解“生成”概念的重大意义。“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课堂为生成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转变思维方式,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效生成

教学过程注定是复杂的过程体系,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只有转变线性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教学,才能真正走向开放和生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地用新的方法否定旧的方法,这难免会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抛开这种思维方式,尝试以更多的视角去融合差异。这一步可以说是成功生成的前提。具体来说,当教师愿意接受且内化这种思维方式,那么在面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发的意外事件时就不会产生非此即彼的矛盾心理,转而将其看作教育契机,找寻需要更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继而会生成新的教学目标,这一过程符合我们对生成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发受到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知识为主导、教师为主导、课堂为主导,而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仅着眼于掌握阅读知识这一目标,更加看重学生生成能力的提升。智慧课堂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实现生成性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幼如,黎佳.智能时代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5):73-80.

[2]王天平,闫君子.智慧课堂的概念诠释与本质属性[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1):21-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