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正文
一、小学英语教学取得的显著进展与面临的深层挑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在多个维度上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在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进程中,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小学已逐步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不仅为英语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更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音频资料的精准播放,学生能够深度领略英语母语者的纯正发音与流畅语调;借助视频资源的生动展示,学生得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异国文化的风土人情;而动画素材的巧妙运用,则将抽象的语法概念与词汇用法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动态画面,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效率。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有效整合,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英语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上,为激发学生持续而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教育理念的革新浪潮中,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们日益深刻地意识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不可替代性,纷纷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广泛推广,促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攻克语言难关,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更培养了其在多元思维碰撞下自主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游戏教学法的巧妙运用,则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巧妙地融入趣味横生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实现语言技能的逐步提升,进而有效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现存问题的深度剖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与创新转型的艰难推进
尽管教育现代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坚守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自身定位为知识的绝对权威与单向输出者。课堂时间被教师对语法知识的逐条剖析、单词用法的机械讲解所占据,学生的角色被局限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只能疲于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接踵而至的知识点。这种单向度的知识灌输模式,不仅严重压抑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更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与深度探究的学习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逐渐消磨殆尽,学习动力不断减弱,而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提升。
(二)文化意识培育的严重缺位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滞后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始终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全部精力聚焦于语言知识的精准传授与语言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对英语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关注甚少。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虽然能够熟练掌握大量的词汇、语法规则,却对这些语言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涵知之甚少。他们无法准确理解英语国家的节日传统、社交礼仪、价值观念等文化要素,更难以洞察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上的显著差异。这种文化认知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在面对跨文化交际场景时束手无策,难以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得体、有效的沟通交流,与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成为制约学生全球视野拓展与国际交流能力提升的瓶颈。
(三)学科融合进程的缓慢推进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受限困境
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科融合这一关键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英语作为一门极具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语言学科,本应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各学科之间犹如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英语教学被孤立地局限在语言知识传授的狭小范畴之内,难以与其他学科实现深度的互动与整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很少主动探索如何将英语与科学实验、数学运算、文学创作等内容有机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在多学科的交汇点上体验英语的广泛应用价值,无法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深化对英语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局限与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严重背离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仍深陷于应试教育的窠臼之中,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评价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片面的评价体系仅仅关注学生在知识记忆与应试技巧层面的成果,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学习策略的运用、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关键素养的培养视而不见。它无法全面、客观、动态地描绘学生的学习全貌,忽视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进步与个性差异。过度强调考试结果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迫使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陷入机械刷题的恶性循环,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成为小学英语教学进一步优化升级的沉重桎梏。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例如,在闽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The Olympic Games”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奥运会的起源、发展历程或比赛项目,并用英语进行介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自主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成果等方式,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二)融入文化元素,增强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机融入教学内容。通过介绍与奥运会相关的历史、传统、体育精神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增强跨文化意识。例如,在闽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Olympic Games”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奥运会的起源(古希腊奥林匹克)、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以及不同国家在奥运会中的特色表现。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奥运会与中国的全运会、亚运会等体育盛会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文化的全球性与民族性。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使他们在未来的英语交流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三)推动学科融合,提升综合素养
教师应积极尝试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闽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Olympic Games"单元教学中,可以开展以下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规则和技巧,如篮球、游泳等项目的专业术语和基本规则;组织学生用英语制作"奥运主办城市"主题海报,介绍不同国家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特色和地标建筑;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和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历程;通过统计历届奥运会的奖牌数,用英语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设计"奥运吉祥物"创作活动,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设计理念和象征意义。通过这样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奥运主题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实现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案例分析
以闽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 4 Loving My Family"单元为例,对上述创新策略进行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单元主题围绕家庭与亲情,旨在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表达对家人的爱与感恩。为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融入文化元素、推动学科融合及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亲情温暖,培养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实践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家庭照片,用简单的英语标注家庭成员称呼(如father, mother, sister等),并准备介绍家人的兴趣爱好。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家庭相册",用"This is my... He/She likes..."等句型分享。例如,有的学生说:"This is my grandma. She likes cooking."教师鼓励学生互动提问,如:"What's your mother's name?" "Does your brother like sports?" 这种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增进了对家人的了解。
2.文化元素的融入
教师通过对比中西方家庭文化,帮助学生理解亲情表达的多样性。例如:介绍西方国家的"Family Day"(家庭日)传统,如一起聚餐、游戏;对比中国的春节团圆习俗,如年夜饭、发红包;引导学生用英语制作"感恩卡",写下"I love you, Mom!"或"Thank you, Dad!"等表达,传递对家人的爱通过文化渗透,学生不仅学会了家庭成员的英语表达,更懂得了亲情的珍贵。
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是本单元教学的亮点。教师通过对比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异同,如中国的春节团圆与西方的家庭日活动,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在制作英文感恩卡的环节中,学生用"I love you, Mom!"等简单句子表达情感,这种跨文化体验不仅提升了语言技能,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许多家长反馈,孩子课后开始主动用英语向家人表达爱意,这正是语言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3. 学科融合的应用
学科融合的实施使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美术课上制作的家庭树作品用英语标注成员关系,音乐课学唱的《The Finger Family》巩固了目标词汇,这些跨学科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感官体验中自然习得语言。特别是在讨论家务劳动的环节,学生不仅学会了"I can clean the table."等实用表达,更在实践中体会到帮助家人的快乐。这种融合式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使英语学习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效果
通过创新教学策略的实施,本单元教学成效显著:语言能力提升:学生能熟练运用10个以上家庭词汇和简单句型介绍家人;情感目标达成:90%的学生在课后主动用英语向家人表达爱意;跨学科收获:家庭树作品融合美术与英语,6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创意设计;评价反馈积极:家长普遍反映孩子更愿意参与家庭互动,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案例启示: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围绕家庭主题设计生活化、情感化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语言能力与情感教育的双赢。
五、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文化意识培养不足、学科融合欠缺、评价方式片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模式、融入文化元素、推动学科融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创新策略,并通过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4 Loving My Family” 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在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养良好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白丽霞.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5,(06):2-4.
[2]张永山.落实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5,11(04):15-17.
[3]温婷婷.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J].校园英语,2024,(28):109-111.
[4]郭雅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J].校园英语,2024,(18):85-87.
[5]姜元昌.落实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创新能力探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社会发展与管理分论坛论文集(二).广饶县丁庄街道王道小学;,2023:365-368.DOI:10.26914/c.cnkihy.2023.043147.
[6]罗斯萍.落实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创新能力探究[J].新教师,2022,(12):57-58.
[7]王磊.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智力,2020,(32):11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