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做”“写”---数学交流的生成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宪春

榆树市弓棚高级中学校,吉林长春130406

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被视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数学交流不仅关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在于其能否以准确、严谨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以及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展现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旨在探讨“说”、“做”、“写”三者在数学交流中的生成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将从数学语言的运用、数学活动的实践以及数学写作的训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力求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交流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

高中数学交流;语言运用;实践活动;写作训练

正文


1数学语言的精确运用:以“说”促交流

1.1数学语言特性的深度把握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智能语言,其精确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尤为突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符号、公式及术语的准确含义,避免日常语言的模糊性对数学表达的干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阐述问题,辨析概念,从而在“说”的过程中锻炼其思维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1.2口头表达能力的系统化培养

口头表达是数学交流的基础,它要求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或数学观点。教师应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口头报告活动,如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讲解、解题思路的分享等,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反馈机制的建立,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及时点评,指出其语言中的不严谨之处,引导其逐步完善。

1.3 数学对话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对话情境,是激发学生数学交流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数学谜题或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其在复杂情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做”强交流

2.1 实践活动中数学思维的激发

数学实践活动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数学实验、模型制作或数据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种实践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促进了其数学思维的活跃和发展。

2.2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交流互动

合作学习是数学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这种交流互动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共享和深化,还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3 实践成果的数学语言表述

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并将这一过程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实验报告、数据分析报告或模型设计说明书等,要求其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描述实践过程、结果及结论。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进一步巩固了其数学交流能力。

3数学写作技能的全面提升:以“写”固交流

3.1数学写作规范的严谨遵循

数学写作是数学交流的高级形式,它要求学生能够用书面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数学思想。教师应详细讲解数学写作的规范和要求,如逻辑结构的合理性、数学符号的正确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等。通过模仿练习、范文分析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写作的基本技巧。

3.2数学论文撰写能力的系统培养

撰写数学论文是检验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研究课题、搜集资料、构建论文框架并撰写正文。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学会如何运用数学语言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通过反复的论文撰写和修改过程,学生的数学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3.3数学写作在数学交流中的深化作用

数学写作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表达方式,更是数学思维的训练手段。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数学写作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整合“说”“做”“写”的数学交流策略

4.1创设多元情境融合“说”“做”“写”

教师应当致力于构建融合“说”、“做”、“写”的多元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全面提升数学交流能力。在课堂上,可设计包含问题探讨、动手操作、成果汇报等环节的综合活动。在问题探讨阶段,学生需运用精确的数学语言阐述观点,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在动手操作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同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记录实验过程与发现;成果汇报时,则要求学生以清晰、有条理的书面报告或口头演讲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实现“说”、“做”、“写”的有机结合。

4.2灵活运用策略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是激发学生数学交流兴趣与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将“说”、“做”、“写”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在讲解抽象数学概念时,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说”来阐述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再通过“做”相关实验或练习加深印象,最后用“写”的方式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其在“说”、“做”、“写”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形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4.3注重过程评价与反馈促进能力完善

在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与反馈至关重要。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说”、“做”、“写”各环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学生在“说”中表达不清或逻辑混乱的问题,应指导其如何组织语言,使表达更加准确、有条理;在“做”的环节中,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指出其操作中的误区与不足,引导其思考改进方法;在“写”的方面,则要仔细审阅学生的书面作业或报告,纠正其语法错误、逻辑不严谨之处,提升其书面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说”、“做”、“写”作为数学交流的重要生成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确运用数学语言、有效实施数学实践活动以及全面提升数学写作技能,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将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说”、“做”、“写”在数学交流中的培养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育的征途中,我们期待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数学交流的佼佼者,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诠释世界的奥秘。

参考文献

[1]邓清,夏小刚.数学思维视域下“教表达”的再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9(05)

[2]孙朝仁.数学实验:数学抽象素养形成的有效路径[J].数学通报,2019(02)

[3]蔡金法,徐斌艳.也论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构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6(11)

[4]许世红.高中生数学交流素养及其测评标准探索[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6(16)

[5]胡典顺,赵和平.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交流能力评价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