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小芳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电化教育中心 陕西省渭南市 7153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它强调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设计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然后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性提出教学设计策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情境化学习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更多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正文


前言

当今社会教育理念快速变化,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自我管理能力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者们开始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设计策略的改革尤为关键。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将关注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设计富有情境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研究将探讨如何通过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沟通合作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原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使教学内容和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例如,在教授分数时,可以通过分蛋糕的故事来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例如,通过数学接龙数学宝藏寻找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例如,利用各种数学教具,如计数棒、几何图形拼图等,让学生通过操作直观感受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图案,通过探究不同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喜好,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绘制图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跨学科素养。鼓励学生用绘画、手工、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对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剪纸、绘画等方式创作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科学性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循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规律,确保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性。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明确,既要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同时,教学方法应有效,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要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持续的发展。教学资源应丰富多样,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以满足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需要。同时,资源的选择和应用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能够有效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全面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覆盖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应用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分数这一单元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分数与比例、百分数之间的联系。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

(一)分析单元教学要素,提炼核心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单元教学的目标,这些目标应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中,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还要培养他们的比较、运算和应用分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先验知识和学习能力,这有助于教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活动。例如,对于分数单元,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整数运算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分数概念的初步认识。同时,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中,教师应关注图形的基本属性、分类、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等。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实物操作、游戏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核心问题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层面。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单元中,核心问题可以是:如何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在时间与计算单元中,可以设计如何合理安排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时间?的问题情境。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例如,在几何图形的认识单元中,可以提出:不同图形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策略,而不仅仅是答案的正确与否。例如,在面积计算单元中,可以关注学生在计算不同图形面积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应根据提炼的核心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设定单元整体目标,重整内容序列

在设定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目标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本单元所承载的核心素养要求。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教师可以设定如下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掌握基本的代数概念,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些目标不仅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强调了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根据设定的单元目标,教师需要重整内容序列,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例如,在数与运算主题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再逐步过渡到代数表达式的理解和应用,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这种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内容序列的重整还应注重层次性,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安排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和学习兴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内容序列的重整还应注重实践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施重整内容序列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设计单元核心任务,形成教学方案

在设计单元核心任务时,首先要明确任务的目标,即希望通过这个任务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目标应具体、明确,能够指导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任务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核心任务为驱动,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应具有激励性,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进行简单计算。设计一个小小厨师活动,让学生在制作水果沙拉的过程中,通过切分水果来认识分数。提出问题:如果你有半个苹果,半个苹果用分数怎么表示?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理解分数的意义。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水果沙拉的制作,并用分数记录每种水果的用量。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强化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维、重视数学交流和关注情感态度等策略,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实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建宝,康文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11):61-64.

[2]葛春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策略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23):52-56.

[3]李怀源.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24,(14):27-30.

[4]徐艳贞,邱堃玉.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逆向单元教学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4,25(02):59-63.

[5]陈建君.基于单元主题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4,47(06):34-40.

[6]丁莉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08):77-80.

[7]杨小丽.基于学习原理的数学单元教学过程设计[J].数学通报,2024,63(08):33-38+42.

[8]张苗苗.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问时机研究——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24,(19):40-43+55.

[9]李悠悠,高翔,周晓锦.以关联为核心的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17):63-67.

[10]吴增生.基于中小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11):31-33+38.

[11]贺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3,46(12):28-33.

[12]李建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4,(11):52-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