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罗卫红

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中心小学 邮编:553202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数学核心素养为设计基础,注重优化教学设计,促进知识教学与素养培养的紧密结合。本文提出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实践路径,旨在帮助一线教师实现教学范式的转型。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素养导向

正文


一、引言

数学教育在新时代下被赋予了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及为何培养这一根本问题的新内涵。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等要素,是适应未来社会和体现数学育人功能的基础[1]本文创新教学设计,融合核心素养培养于日常数学教学,旨在打造滋养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课堂环境,构成当前实践挑战的核心议题。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一)构建知识与素养共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打破知识与素养的割裂状态,建立"知识习得""素养发展"的双向关联。教师应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每节课承载的核心素养要素,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

知识目标: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辨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素养目标:通过"分一分""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到数学抽象的过程,发展数感与抽象思维;在解决"如何公平分配物品"的问题中,体会分数的现实意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分数的理解,提升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二)创设引发深度思考的问题情境

情境创设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为基础,聚焦真实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活探究欲望。例如在"平均数"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班级篮球比赛选拔队员"的情境:出示两支队伍队员的身高数据(A队平均身高140厘米,B队有一名160厘米的高个子队员但其他队员较矮),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教练,会选择哪支队伍?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分析数据分布,理解平均数作为"数据代表"的意义,以及其与个别数据的关系。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与理性思维。

(三)设计促进思维发展的探究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反思总结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2]。以"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为例:

让学生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测量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并计算和,记录数据发现"内角和接近180",形成初步猜想;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法(将三角形三个角剪下拼成平角)、折拼法(将三角形三个角折成平角)进行验证,直观感受内角和为180度的规律;结合平行线性质,从理论层面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实现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提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体会转化思想,强化模型应用能力。

、实践案例:"圆的认识"素养导向教学设计解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内容,教材通常从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入,通过画圆、认识各部分名称、探究特征等环节展开[3]。传统教学易停留在知识讲解层面,而忽视圆的本质特征与现实应用的关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本节课聚焦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模型思想的发展,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经历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抽象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在探究"车轮为何是圆形"等实际问题中,体会圆的数学特征与现实应用的联系,培养模型思想与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汽车行驶时圆形车轮与方形车轮的对比动画,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实中几乎所有的车轮都做成圆形?方形车轮或三角形车轮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圆形车轮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而方形车轮滚动时车轴会上下颠簸。由此引发猜想:"圆的什么特征让车轴保持平稳?"自然引出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的探究。

2.探究活动

自主画圆,认识要素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在失败与成功的体验中总结画圆方法:固定针尖(确定圆心)、张开两脚(确定半径)、旋转一周。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画的圆,引导观察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4]

合作探究,发现特征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探索圆的特征:对折后发现直径,多次对折确认圆心;测量不同半径、直径的长度,发现"同圆内所有半径相等,所有直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教师适时追问:"如果车轮不是圆形,车轴到地面的距离会怎样变化?为什么圆的半径相等才能保证车轮平稳?"将圆的数学特征与车轮设计原理结合,深化模型思想。

联系生活,拓展应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如井盖、钟表、花坛),分析为何这些物体设计成圆形。例如井盖设计成圆形是因为直径相等,无论怎样放置都不会掉进井口;钟表的圆形表盘便于均匀划分刻度,体现圆的对称性与实用性。

3.评价反馈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画圆时能否理解圆心与半径的作用,在小组探究中能否准确描述圆的特征,是否能主动联系生活解释圆的应用;

表现性评价:布置任务"用圆规设计一个包含多个圆的美丽图案,并说明运用了圆的哪些特征",评估空间观念与创新能力;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提炼"从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通过操作实验探索规律—运用规律解释现实问题"的学习方法,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意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真实情境驱动、动手操作体验与深度问题追问,让学生在"生活—数学—生活"的循环中理解圆的本质特征[5]。学生在解释车轮设计原理时,自然运用"半径相等则圆心到地面距离不变"的数学知识,体现了模型思想的初步形成;在设计图案时,通过不同大小、位置的圆的组合,展现了空间观念的发展。这表明,当教学聚焦核心素养时,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连接思维与现实的桥梁。

、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贯穿学习全过程,而非独立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强调深层次学习,聚焦思维方法与素养培养,借助实际情境、深入探究和多维度评价,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视角观察、分析和表达,全面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教师需持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不断反思与改进。未来深化数学核心素养研究需聚焦梯度目标设定、跨学科教学策略创新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打造小学数学课堂为核心素养培育主阵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数学根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美育渗透会变成改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红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实践策略[J].读写算,2025,(15):112-114.

[2]胡军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一体化实践[J].读写算,2025,(15):106-108.

[3]柯瑜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索[J].读写算,2025,(14):10-12.

[4]刘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5,(05):10-12.

[5]卢文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实践[J].数学小灵通(中旬刊),2025,(05):47-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