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高小伟

陇南市武都区龙凤中心小学 邮编:746041

摘要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助力学生高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逻辑层面看,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具备严密思维,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逐渐形成严谨分析问题的习惯,面对复杂问题时,能理性剖析各要素关联,寻找解决方案。当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四则运算的规律,会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创设情境、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展跨学科融合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基础数学知识的重任,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正从直观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过渡,犹如幼苗开始扎根生长,需要精心培育与引导。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过度侧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挖掘与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常常缺乏独立思考与灵活应变的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如何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尤其是人教版教材的特色,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使学生敏锐地洞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在人教版教材中,诸多内容都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认识人民币”单元,学生通过学习货币的换算与计算,能够在购物场景中准确计算商品价格、找零金额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操作技能。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习后,学生可以测量家中房间、桌面的面积,为家居布置、装修预算等提供数据支持。这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过程,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二)强化逻辑思维,促进理性思考

数学学科以其严密的逻辑性著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的四则运算、图形推理等内容时,学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进行思考。在四则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在解决复杂运算时运用括号改变运算优先级,都要求学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有条理地进行计算。在图形推理部分,如根据已知图形的特征、规律,推理出后续图形的形状、位置变化等,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找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过程,不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时,能够理性思考,有条不紊地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方案,避免盲目决策和情绪化判断。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

当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与逻辑关系时,会发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的数字与公式堆砌,而是充满趣味与挑战的知识领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有趣的规律和奥秘。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学生通过探索数字之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会发现一些数字的特殊性质,如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规律、质数与合数的区别等。这种对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成功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或是发现一个新的数学规律时,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提升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为长期的数学学习注入持续的动力源泉。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思维活力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生动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创设丰富多样的趣味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在教授“认识时间”单元时,教师可创设“快乐的一天”情境,以动画形式展示小明从早上起床、上学、上课、课间活动到放学回家的一天行程,每个环节都标注对应的时间。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活动,轻松理解时、分、秒的概念以及时间的流逝。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分蛋糕”情境,将一个圆形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每一份蛋糕与整个蛋糕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趣味情境,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

鉴于小学生思维的直观性,教师可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构建形象思维,进而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教版教材“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比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等。通过直观感知,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形的清晰表象。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旋转过程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多媒体动画可以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运动方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有效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开展跨学科融合,拓宽思维视野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数学知识,拓宽思维视野,培养系统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用几何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如图形的形状、大小、角度等,同时发挥美术的创意和审美能力。在“图形的认识”教学后,学生可以利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设计出房屋、花朵、交通工具等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理解,还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体会到数学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数学与科学学科也紧密相关,在学习“测量”知识时,可结合科学实验中的测量环节,让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体积等,将数学测量方法应用于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思维视野,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系统和全面。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持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

参考文献

[1]彭长裕.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5,(08):76-79.

[2]张雨婷.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4,(03):118-120.

[3]后瑞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科幻画报,2023,(06):98-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