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多元评价创新模式探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雪娟

四川省南充市和平路小学6370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聚焦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剖析传统评价模式局限性,探索多元评价创新模式构建。从评价主体、内容、方式、标准四维度,以理论结合人教版教材实例,提出多元主体协同、丰富内容维度等创新路径,旨在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状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发展动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多元评价;创新模式

正文


引言

在教育改革向核心素养聚焦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革新迫在眉睫。传统评价模式因主体单一、内容片面、方式局限及标准统一等问题,难以契合核心素养培养需求[1]。探索多元评价创新模式,对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学习、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具有关键意义,成为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主体协同,共筑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构建创新评价模式的基础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全貌,而多元主体协同评价能够从不同视角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反馈。在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中,学生自评与互评可以激发其自主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教师评价凭借专业视角,为学生学习提供精准指导;家长评价基于日常生活观察,补充学校评价的不足;社会评价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社会适应性。多元主体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 单元为例,在完成 “认识毫米、分米和千米” 的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测量活动,测量校园内不同物体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学生从参与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在活动中的思维表现;家长则对学生在家中主动参与测量实践、分享学习收获的情况进行评价;若学生参与校外测量实践活动,相关机构人员也可对其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多元主体协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在该单元学习中的综合表现。

二、丰富内容维度,全面考量素养

数学学习评价内容不应局限于知识技能,而应拓展至数学思维、学习态度、实践创新等多个维度。数学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学习态度与情感是动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应用。丰富评价内容维度,能够更全面地考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2]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因数与倍数”单元中,评价内容不仅涵盖了学生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知识技能层面),而且还进一步通过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例如“请找出1100之间所有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并详细阐述你的思考过程和推理步骤”,以此来深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数学思维层面)。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比如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并理解他人的意见,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投入。为了进一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任务,例如让学生调查家庭水电费计算中涉及的因数与倍数问题,并要求他们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多样方式结合,精准反馈学习

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信息化评价等多样方式相结合,能够从不同阶段、不同场景精准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表现性评价考查实践能力,发展性评价着眼未来发展,信息化评价则借助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评价。多种评价方式相互配合,为教学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反馈信息。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角的度量” 单元教学中,运用多样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方面,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认识角、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中的表现,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放入学习档案袋;表现性评价时,让学生制作角的模型,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并进行展示讲解,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发展性评价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如 “熟练准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定期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信息化评价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角的度量相关练习题,学生在线完成后,平台自动批改并生成数据分析报告,教师根据报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四、多维标准设定,适配个性发展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设定分层、动态、个性化的多维评价标准,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和风格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进步空间,实现个性化发展[3]。分层评价标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不同目标,动态评价标准随学习进程调整,个性化评价标准突出学生个体优势。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分数乘法” 单元为例,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分层评价标准侧重于对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如能准确计算简单的分数乘法算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设计分数乘法应用题并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动态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如在初期关注计算的准确性,后期注重解题思路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对于擅长逻辑推理的学生,个性化评价标准增加对其解题思路严谨性的评价权重;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让其通过制作分数乘法模型来展示学习成果,并给予相应评价。通过多维标准设定,适配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多元评价创新模式在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中均展现出显著价值,有效弥补传统评价不足,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但在实施中仍面临主体素养提升、流程优化等挑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持续完善评价体系,深化研究,使其更好适应教育发展,为小学数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业臻.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多元评价探索[J].文理导航, 2023(9):22-24.

[2]王海燕.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方式[J].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3(4):44-45.

[3]李雪梅."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 2024, 26(18):149-1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