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臻美课堂之思考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任琴玉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五阳矿中学 邮编:046205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什么是臻美臻美是指达到更好的地步,更趋完善。什么是臻美课堂?我认为,臻美课堂主体是学生,这样的课堂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教授,更要致力于唤醒学生的美感,引导他们体验美、创造美。德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我看来,语文臻美课堂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文章之雅、文人之尚,从而培养自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体会美的心、一双创造美的手,由内而外地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不能只限于翻译、背诵,还要知道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理想,更要知道他两岁丧父,日夜苦读,五年不脱衣服睡觉的志向根基。读《蓼花鼎罐》,我们不仅要读出蓼花鼎罐铸瑰宝痛失真传蓼水呜咽,更要读出乌铁笛声抒血性怒歼日寇铁笛铿锵的鼎罐匠人陈心和的铮铮铁骨……在这些民族精神濡养下,我们要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弘扬真善美,培养高尚品德。

看看我们现实的教育,其中并不缺乏高大上的道理,也不缺乏侃侃而谈的大师,我们的教育一而再、再而三地改革,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教育方式花样百出,可我们的孩子学习压力却越来越大,厌学情绪越来越重,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难在哪里?我们总在埋怨孩子厌学,成绩不好,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厌学?成绩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到底孩子如何去学习才能成绩好?是啊,我们的目光总是紧盯着成绩,我们的评价总是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我们总在妄想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教育万里挑一的孩子,我们总是忽略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和激励。他们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他们只是成绩差,又不是人品差;榜上无名并不代表脚下无路。正如一位成绩倒数孩子的父亲在家长会上的发言:“我儿子是学渣,但我依然相信他会有个美好的未来!”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我们却总有意无意地用一个模式培养着一个个书呆子,一个个答题的“机器”。我们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让花是花,让树是树,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长大。

所以,在目前的教育现实下,谈臻美教育,谈臻美课堂,我感觉很是无力。教育评价办法不改,或者说不大改,想让大家不追求成绩或淡化成绩,我觉得是不可能的。评价学生如此,评价教师也如此,我们往往只重视最后的结果,而忽视其间的过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所以理想的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家长只看孩子考得好不好,却不知道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领导只看老师所带的班级成绩好不好,却不知道老师背后付出了什么。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好的就是好教师。我们只知道一个巴掌的效果快于苦口婆心的劝说,却忘了后者激发的效应往往长远于前者。

教育的本意是点燃和唤醒,点燃学习的激情,唤醒学习的内驱力,感受知识之美,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当孩子用好奇的眼睛探索的时候,当孩子用美好的词语表达的时候,当孩子不知疲倦地探究的时候,那就是臻美教育闪光的时候。

还记得那节语文公开课,是我校年轻的柴思彤老师讲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我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在她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柴老师柔美的语言,感受到了汪先生笔下昆明的雨的美好,感受到了孩子们朗诵的“滋味美”,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笔下《襄垣的雪》的“景色美”。这篇课文冯丰老师也曾讲过,记得她曾将汪先生的文章改成了一首动人的诗,孩子们也在她的引领下纷纷写出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我想,这就是语文的臻美课堂了吧?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感受、感悟,进而表达,这一切,多好!语文的臻美课堂,让孩子们领略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让孩子们感受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哀怨,让孩子们欣赏刘禹锡身居陋室依然会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不会纠结于你是他非的恩怨纠缠了吧?就会排解人生路上遇到的鸡零狗碎了吧?就会正确对待物欲名利了吧……

臻美教育绝不是灌输,更不是强迫,它也不是紧盯分数,让孩子只有胜负心,功利心。它是唤醒和点燃基础上的向美引领。它注重孩子们的好奇心,自信心,自尊心,让孩子接触自然,与天地万物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有正确的是非观,审美观,人生价值观。崇尚美、追求美、弘扬美、实践美、创造美。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更要有宽容的评价语言。当他们犯错时,要给他们改错的时间和机会;当他们成绩不好时,要发现他们其它的优点和长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懂得,学习这个事除了努力,真的需要一些天赋。这个天赋,除了智商,还有专注力、耐受力甚至意志等等。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只是一味地指责抱怨,一味地逼迫孩子,那么将会导致孩子心理压抑、偏执,逃学厌学,甚至对生活失去希望,那样终将得不偿失。弘一法师说:“当你的修为越来越高时,就会开始理解周围的每一个人。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他们处在不同的能量频率当中,显化出不同的人生状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了不同的语言和行为。明白了这点,你就会生出真正的爱和慈悲,就会允许,接纳。”我希望自己不断地努力,内外兼修,心生美好,目之所及亦皆是美好,从始至终,不忘初心!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