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秦海萍

博白县博白镇第八小学 邮编:537600

摘要

“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高频词。本文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文章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对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语文素养提升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积极作用。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案例,展示了情境教学法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出对未来应用的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

境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正文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1],并针对这一点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多样化、丰富的学习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促进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实施效果,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考。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入手,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亲身经历、情感体验相联系。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情境,学生能够在有共鸣的学习环境中感知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这种策略能有效消除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抽象性,使他们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情境教学法强调互动与参与,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还要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和任务[2]。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思想等进行探讨,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时,应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寻求答案,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提升情感共鸣与价值观认同

情境教学法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3]。通过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人物的情感波动、道德抉择及人生价值。学生在感知课文中的情感时,也会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的对比,产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次意义,促使他们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价值观。同时,教师通过恰当的情感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案例

(一)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入角色

在教学《腊八粥》这一课文时,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腊八节和腊八粥制作过程的短片,帮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视频展示了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各类食材的准备、粥在锅里沸腾的画面,以及家人围坐一起享用腊八粥的温馨场景,生动地再现了课文中的情境。通过这些画面,学生能够感受到腊八节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你们家里有没有吃腊八粥的习惯?你觉得腊八粥的味道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的节日经历,并引导他们对课文中的情境产生共鸣。学生们在此环节中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讨论激发了对腊八粥这道传统美食的兴趣,进一步理解了故事背景。

(二)教师引导模拟,学生体验情感

接下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腊八粥》中的各个角色:八儿、妈妈以及其他家人等。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扮演,模拟八儿等在等待腊八粥烹煮过程中与妈妈互动的情景。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对话,模仿八儿急切等待粥煮好的表现,同时也要扮演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模拟八儿等人围绕锅中的粥进行讨论的场景,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模仿八儿的焦急和期盼,以及妈妈耐心劝解的方式,亲身体验了等待和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八儿对美食的渴望和妈妈的关爱。学生们通过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加深了对故事情感的理解,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一角色扮演不仅帮助学生感受了腊八粥的温馨与美好,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故事中的耐心、亲情与节日的独特意义。

(三)教师引导反思,学生深化理解

在角色扮演之后,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反思故事的深层意义。教师提问:“八儿为什么那么急切想吃腊八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如果你是八儿,看到妈妈为大家准备腊八粥,你会怎么想?”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帮助学生从课文内容走向自我体验,进一步理解了腊八粥所承载的家庭温情和节日的意义。在反思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表达对家庭和节日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中传统节日或美食的短文,讲述自己对家人和节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通过书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故事中的亲情和节日氛围得以延续。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深化了对《腊八粥》课文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故事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升了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一情境教学的应用,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节日和家庭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情感体验中成长。

四、情境教学法的思考与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课文内容的深度感知和主动参与。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或模拟情境,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这种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容易进入状态,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课文知识,还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探索精神,增强学习动力。

五、结语

情境教学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简化抽象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的情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多种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在情感、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未来,情境教学法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值得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怡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24,(02):31-38.

[2] 潘晓娟,梁渺石.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4, (24): 45-47.

[3] 陶鹰. 信息技术支撑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化应用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4, (07): 94-96.

[4] 高婉琳.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教成果交流专业委员会. 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五). 广西桂林市民主小学;, 2024: 3.

 

姓名:秦海萍 性别:女 籍贯:广西玉林博白县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