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思想引领下的艺术教育实践与探析——以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党建引领 艺术教育 艺术赋能 教育实践
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深厚底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未来文化创新的期待。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以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基层党建工作为引领,秉承“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培养定位,以“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结合“一流大学”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十大对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部署,对强化党建思想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在教学与实践中,充分把握党建思想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
一、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与学科骨干相融合、党员与
班主任队伍相融合、党员与特专人才相融合,助推高水平艺术教育团队建设。
强化党建思想引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党中央既定的文艺方针。创新艺术教学实践模式与基层党建工作相融合,以做好教师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建设为契机,将教学实践活动与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将党建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以党建带动学科研讨,把支部活动和专业研讨相结合,探索艺术类院校教师支部党员活动新范式,引领教师党员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获取精神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担当时代重任。学院4个教师党支部均由做到由“双带头人”书记担任,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
油画系支部的“双创”工作样板支部,以全国建党百年的主题性创作为抓手,把党课融入专业学习之中,获得党员教师和青年学生党员的喜爱。版画系教师党支部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专业创作凝聚教师党员,推动支部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支部推出的微型小版画创作活动吸引了支部全体党员的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党建与教学理念相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教研,进一
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生对坚定文化自信,突显德育成效。
以“红色丹青 红色传承”党建品牌为载体,连续举办5届特色活动,邀请学院在革命历史画创作中有建树和影响力的艺术家,给青年党员师生和入党积极分子讲述创作革命历史画的感想和体悟,以红色文化彰显信仰之美,激励师生以艺术创作涵养师生以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的情怀和使命。
绘画艺术学院在拥有多名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成员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平台建设。绘画艺术学院有19幅作品入选国家“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15幅作品入选“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四期)项目并获得立项;完成中国美协、中国党史馆主办的《喜迎二十大——主题美术创作》项目12件,献礼党的二十大。2022年,这支成熟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国家队”成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3年适逢浙江省“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共同主办了“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和“铭心追梦‘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艺术特展”,绘画学院师生共同创作完成作品35件,入选“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最前线浙江美术家采风创作展作品17件。
融合专业优势,以疫情为切入点,找到开展思政工作的新方法。2020年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绘画学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发出众志成城战疫情《线上作品征集令》,号召师生积极地投身到抗疫的活动中去。在收到踊跃的投稿后,我们细心审稿,精心编排,一共发了五集公众号,近百余幅作品,获得社会好评,同时举办了《看见——你的面容》大型写生活动,让学生与社会面对面。2022年,浙江展览馆举办《“百年潮涌·之江楷模”特展》,我院党员师生们创作了整个展览的102幅浙江英模肖像。以学英模、画英模、展英模的方式,把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主题创作融为一体,创造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新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感知国情民情,激发师生的爱党爱国之情,涵养艺术教育“大先生”。2024年,积极发动学生参加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浙江省纪委省监委、浙江省教育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共余杭区委共同主办“良渚杯”首届大学生廉洁文化艺术大赛,我院油画系研究生获得金奖。在创作过程中,师生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内容,接受了廉政文化的熏陶,也实现了廉政理念与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
三、党建带领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创新。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党建“四个融合”行动,在省委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依托文旅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人才高地,通过激活基层支部活力,以联村共建赋能乡村振兴,积极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综合绘画系教师党支部、综合绘画系学生党支部与台州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海润街道涛头村党总支在海润街道涛头村签订联村共建协议,与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涛头村建立起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今后可以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文化联创、人才共育”全面开展合作,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版画系教师党支部、版画系学生党支部与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党支部签订联村共建协议。双方将通过“组织联建、文化联创、人才共育”等形式开展活动,例如以著名版画家赵延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契机,邀请版画系教师党支部书记蔡承志作题为《源深流自长——国美版画的民族性实践之路》的专题报告。
近两年,油画系教师党支部、油画系学生党支部与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大港头村围绕“展览策划、艺术驻留、社会美育、秋叶艺术节”开展项目合作。例如2020年举办“化育天地”中国青年艺术家美育联盟全国巡展(丽水站)暨古堰画乡艺术赋能研究院首展,双方在“艺术赋能城市与乡村发展”、“未来美学小镇建设”等方面实现双赢。
四、充分发挥党建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的作用,提升学生的
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为扎实推进党建思想与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根据高校要为社会服务的要求,结合艺术教育的特性,鼓励学生参加“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提升党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每年的12月,杭城各处的年度秋叶盛展都会如期而至,这是绘画艺术学院为主导的“秋叶艺术节”活动,这是一个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带动青年学生参加的一个社会公益活动。该活动每年会向全社会征集方案,12月份的南山校区门口、象山校园等地以落叶雕塑的形式进行。作为绘画艺术学院的传统项目,每年为美院和杭城提供一道亮丽的风景。该活动社会影响力大,媒体报道广泛,已经成为杭城一景,发挥出巨大的社会影响。
每年暑假,绘画艺术学院的学生奔赴乡村、社区,以“浙江省大学生课外教学实践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等优秀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党百年来的中国发展成就为资源,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讲话精神为指引,面对时代重托、人民希望、党的嘱托的历史时刻,关注社会,服务人民,为时代造像,为人民创作。2022年暑假,湖滨街道携手我院高质量打造“美美与共、携手共富”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实践小队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百年风华、幸福画卷”主题展览、“美美讲堂”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体验课、改造社区楼道和墙面、“绘湖滨”系列采访、学习和宣讲浙江省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等活动,以艺术打通“精神共富”路径,实现文化共富、精神富有的群众所盼,构建起高等院校与基层群众共建共享共荣的发展新路径,协同推进区域社会美育、协作打造文化惠民家园。
每年举办“看见”为主题的学生假期写生大赛,举办“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等四届活动,引导学生在写生时关注社会、关注国情、民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怀,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学生创作作品除被浙江第一医院、地铁空间、艺尚小镇等地引入展出。
在党建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到汇集到学院不同的先锋岗,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回馈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双向融合活动的相互开展,全面提升学院党委的组织力。通过将党建思想融入艺术教育的实践,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和各项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通过发挥党建育人机制的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推进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繁荣昌盛。同时,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也为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传播与实践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推动教育与党建的深度融合,助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资助”
项目名称:社会美育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实践与探析
项目编号:Y202352812
作者简介:何佳敏,女,汉族,浙江绍兴,1983年1月出生,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审计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党建、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