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关乎其思维、审美、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阅读量,增强文章分析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石,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选择能力尚待提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本,不仅能够显著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快速捕捉文章主旨,理清文章脉络,进而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二)拓展思维边界,积累宝贵阅读经验
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正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引导他们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随着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阅读体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二、当下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亟待提升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语文阅读素养的快速提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阅读素材虽然丰富多样,但往往受限于教材篇幅和课程安排,难以全面覆盖学生阅读兴趣的广泛性和多样性[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挑战和满足感,导致阅读兴趣和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了其语文阅读素养的整体提升。许多家庭未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得孩子在课外时间难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错过了培养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二)教师教学的引导不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和引导者。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引导不足的问题。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思考和探索的动力。这种教学引导的不足不仅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可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深化阅读理解
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与能力培养要求。为了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勇于探索和实践新型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学习(PBL)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促进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确保问题既具有启发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导他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在阅读一篇科普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链,从基础的科学概念到复杂的实验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比较阅读和批判性阅读作为高级阅读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或同一文本中不同观点的差异,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辨别信息真伪、评估论据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这些策略,教师可以组织专题阅读活动,选取同一主题下的多篇文章或书籍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或概念图,通过动手实践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是推动学生持续阅读、深入阅读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入阅读教学中,使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在讲解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风光纪录片或图片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创设阅读教学情景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亲身体验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三)强化自主阅读,拓宽阅读视野
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终身阅读习惯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难题和困惑。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重要的社交技能。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应积极引入课外阅读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推荐适合的书籍和文章。这些资源可以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传记、人物传记等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教师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或推荐优秀的在线阅读平台供学生使用。
(四)注重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强化文化传承
在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和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审美教育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特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或参加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教师还应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四、结论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些策略的实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优化这些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佩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1,(20):129-130.
[2]何勤.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9,(15):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