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袁文涛

(汉滨区晏坝镇晏坝初级中学,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

为了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本文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科学设计问题、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以及组织数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果表明,问题导向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互动性,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实用参考。


关键词

问题导向教学法;初中数学;启发性问题;小组讨论

正文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和思维能力有限。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逐渐受到重视。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研究并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数学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意义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和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自主性与合作性探究。自主性探究要求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形成独立见解,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并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合作性探究则强调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其次,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师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进而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最后,小组合作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2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2.1设置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索学习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启发性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启发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联系,促进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并通过分析、推理和归纳,逐步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画出两条平行线和一条相交线,并提出问题:“平行线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图形进行观察和思考,进而通过测量和对比,发现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平行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还体验到了数学发现的乐趣,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科学设计问题

有效的数学问题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问题难度应处于学生当前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最佳区域[3]。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首先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引导性问题,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认知;接着,逐步增加问题的复杂性,通过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这种难度与认知水平的匹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逐级设计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适用于抽象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以《二次根式的乘除》为例,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简单的乘法问题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法则,如”。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后,逐渐引入复杂性更高的除法问题,如“”,并进一步探讨二次根式的逆运算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通过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稳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深化理解,还可以引导他们在不断的挑战中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2.3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首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特征互补,以促进小组内的协作和沟通。其次,教师应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围绕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如相关资料、工具或提示,以保证讨论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此外,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扮演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及时介入讨论,提供指导或澄清困惑,以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深度。最后,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小组间的成果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观点和方法,还可以通过协作分工,共同完成复杂的问题解决任务。以《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收集和展示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如具有一条对称轴、多条对称轴或无限多条对称轴的图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搜集素材,分析各类图形的对称特性,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最终形成一致的结论。

2.4组织数学探究活动

在问题导向法的框架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而提升其数据分析能力和整体数学素养。探究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增强了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从而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学习态度[4]

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调查学生阅读习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和方法,如调查对象、样本数量、数据收集方式等。接着,学生通过问卷或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随后,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统计工具和方法,如计算平均数、众数、频率分布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有关学生阅读习惯的结论。

3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分析,证明了该策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质量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方面的显著效果。问题导向教学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深化这一策略的应用,以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章天舒.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2]张生菊.基于问题导向法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策略[J].青海教育,2022(7):85-86.

[3]包丽娜.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19):43-44.

[4]苏枫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向问题"设计策略[J].教育界,2021(1):42-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