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思政课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军队院校;思政课教育
正文
一、军队院校思政课程的内涵
军队院校的思政课也就是军队院校的政治理论课,是军队院校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系统地向学员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我们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它以生长军官和军士学员为主要对象,向学员灌输人民军队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以及政治工作方法;它的目标指向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要求学员具有与承担历史大任相一致的历史人文知识、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可见思政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的重要途径【1】。
二、新时代军队院校思政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与理念认知的不足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军队院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军校领导特别是技术类院校对于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将其视为教学工作的“附加项”,而非核心环节,这种观念会导致思政课在教学资源、师资配备、课时安排等方面处于边缘地位,从而难以获得充分的支持;二是认知存在偏差。部分教育工作者简单地将思政课等同于政治宣传,而忽视了其在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这些片面的认知限制了思政课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使得教学内容与学员实际需求脱节,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为战育人导向不够鲜明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军队必须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强战略支撑。作为军校教育核心组成部分的思政课,必须要坚持为战育人,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雄师劲旅服务。但现实的军校思政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不知如何服务备战打仗等突出问题。有的口号喊得响,但实际内容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有的虽然也有服务备战打仗的意识,但在理解和执行上有偏差,以为服务备战打仗就是在课程中加些战例、案例和领导讲话;有的甚至偏离了课程内容,去讲需要其他课程解决的战略、战术等具体的打仗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2.3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僵化
其一,内容僵化。部分思政课课程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变化不大,而教员又形成了路径依赖,教学中缺乏时代感,难以引起学员共鸣,也难以入脑入心。其二,针对性不强。部分思政课发展变化较快,但教学条件建设跟进不及时,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资料,最近几年,虽然也跟进编写了一些新的教材,但新教材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阐述和政策解读,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热点问题的及时回应,难以满足学员对于新知识、新思想的需求,难以提升课程“抬头率”;其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仍然是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视学员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课堂上缺乏互动与讨论,学员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
三、新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思政课教育创新路径
3.1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铸魂育人的核心基石
在新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作为培养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2】,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必然要求,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课程中,并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授,让学员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增强他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3】。为此,军队院校思政课教育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确保克思主义理论在整个思政课体系中的指导地位,确保党的创新理论能直达官兵、直达基层;同时,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和制度设计,鼓励教员加强理论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员的问题疑惑,坚定学员的信仰信念。
3.2鲜明为战育人导向——铸魂育人的根本指向
新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思政课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坚持为战育人的根本导向,这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根本指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军校思政课教育需要在多个维度上进行创新与深化。其一,要明确军校思政课教育在为战育人中功能定位。要以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雄狮劲旅提供精神动力和方法论支撑为目标,不要越俎代庖,做其他课程要做的事情,各门思政课围绕这一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有机融入。其二,要将战场意识、战斗精神有机融入。课程设计要关注未来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对军人素质的新要求,破除唯武器论的迷思,确保学员在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通过模拟实战环境、开展战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员的实战感知和应对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战场上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其三,还要注重学员品德和意志力的培养,要在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等内容,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誉观和牺牲奉献精神,并通过情景模拟、现地实践教学等方式锻炼学员的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品质,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
3.3 加强课程建设——深化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思政课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课程建设的持续加强,这是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实现这一目标,军校思政课程建设需要在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与革新。例如,在课程内容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军队实际和时代特点,引入鲜活的案例和前沿的学术成果,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和具有说服力,同时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专题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访谈式教学、现地教学等,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等,为学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3.4用活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
军队院校思政课要高度重视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发现思政课教育现状和问题所在,进而优化思政课教育的内容和体系。例如军队院校可以开展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剖析查找和发现思政教育存的问题和堵点,再针对问题和堵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军队院校思政课还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思政课的理论往往比较抽象,不容易入脑入心,只有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员学习体验和获得感,才能让理论在学员头脑中扎根。各院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提升思政课的实践性。如增加实践课学时比例,探索积极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建设现地教学基地、理论研学基地等,让学员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融合,情感与价值统一、教学与战场对接,使思政课具备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洪杰,薛琳. 新时代军事院校立德树人融合共育研究 [J]. 政工学刊, 2024, (08): 40-42.
[2]毛国辉,高娜. 依法治军战略融入军队院校思政课教学探析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3, 46 (03): 72-76.
[3]王斌,刘茜. 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J]. 政工学刊, 2022, (08): 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