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途径
摘要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职业体能训练;途径
正文
2020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学校要加强体育工作,扎实推进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1]。在此背景下,许多学校重视学生体育教学,强化学生职业体能训练,旨为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确保他们可以在未来胜任高强度工作岗位。然而,部分中职学生职业体能训练存在一些困境,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体验感,无法对职业体能训练产生很大兴趣,阻碍了学生发展。因此,本文对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途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中职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这就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中职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社会与职业适应力,培养学生终身职业适应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职业性体育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就业奠定坚实基础[2]。
2中职学生职业体能训练的困境
2.1训练时间不足
部分中职学校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存在重视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忽略体育教学的现象,部分教师会以体育教学内容为主,对学生职业体能训练要求不高,导致学生课堂中职业体能训练时间不足。而且,部分学生为了在毕业后获得体面工作,也会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当中,体育课程参与性低,在体育课上出现不认真学习体育知识,也不正确进行体育训练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时间更少,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2.2训练内容不全面
部分中职学校重视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投入体育教学的经费较少,并未购买先进的体育器材,导致学生职业体能训练设施缺乏,缺乏形成科学、系统的职业体能训练体系,影响学生职业体能训练的提升。而且,部分教师仅让学生通过跑、跳、投的方式开展职业体能训练,无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分层次体育训练。
2.3训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从实际来看,教师职业体能训练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效果。但部分中职学校存在让其他文化课教师临时担任体育教师的问题,使得学生职业体能训练效果大大降低。而且,大部分教师对职业体能训练的认识不充分,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学生在进行职业体能训练时也就无法联系未来工作岗位,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效果。
3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途径
3.1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体能训练课程方案
教师想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体能训练,首先要加大对职业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并通过颁布的相关政策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需求,制定清晰、具体,并涵盖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等多方面体能素质以及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体能训练课程目标。例如,对于机电制造业的学生,教师应强调上肢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应强调下肢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3]。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杜绝其他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情况,通过丰厚的薪资待遇引进更多优秀的体育教师,并加大体育教师培养力度,利用先进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打造网上培训平台,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体能训练技术水平。这样就能让教师在开展职业体能训练时更加关注长跑、游泳、篮球、足球等训练,协调好各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运动经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也能在宣讲会或班会上播放有关职业体能训练的视频,在体育课程中引入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体能训练内容,增加学生职业体能训练的时间,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体育训练与专业技能学习的有机结合。
3.2丰富职业体能训练内容
目前,传统的职业体能训练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中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丰富职业体能训练内容,创新职业体能训练方式,提高职业体能训练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查找关于职业体能训练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职业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职业体能训练内容,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训练项目,为建筑类学生设计搬运重物、攀爬楼梯等训练内容,为医护类学生设计心肺复苏、搬运病人等模拟训练内容。教师也应积极引入多样化的训练手段,通过功能性训练、循环训练以及间歇训练等训练方式更加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和各项体能素质,提高职业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或者是让学校积极开展运动会,设置一些职业体能训练项目为比赛项目,并鼓励学生参与,对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参与职业体能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3定性定量评估职业体能训练
教师注重定性定量评估职业体能训练工作,通过清晰、具体的评估标准与目标,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能水平。教师应将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协调性等作为评估指标,并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体能表现特征、技术动作规范性以及训练态度,如学生在职业体能训练中的跑步速度、跳远距离、引体向上次数、参与度、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等,关注训练成果和实际效果。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价,也能够以有效锻炼作为依据,科学合理的设计训练目标,实现学生的最大运动成绩和最长运动寿命[4]。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中职体育教学时充分融入职业体能训练,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社会与职业适应力以及培养学生终身职业适应力,为学会僧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教师应从课程方案、训练内容以及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他们全面、长远、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凌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困境及突破路径[J].体育风尚,2023,(01):149-151.
[2]张鑫.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4,(13):115-117.
[3]李楠.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健与美,2024,(08):129-131.
[4]李旋.中职体育教育中的体能训练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6):93-95.
作者简介:郭华寿 1976年9月17日 男 中国云南楚雄市 彝族 教育学硕士 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中职体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