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BIM工程人才三大能力培养创新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土建类;BIM技术;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正文
土建类专业是一个传统学科专业大类,其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内容。而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和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土建类专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1]。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利用建立的三维模型贯穿应用于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种技术和管理方法,其作为数字建筑的核心技术之一,正在引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2]。目前,国内学者已在BIM应用型人才培养必要性、融入BIM技术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BIM人才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不多,整体而言,BIM技术在高校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对BIM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推动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BIM人才。
一、土建类BIM人才培养创新方案
本文以土建类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建筑业和企业需求为驱动力,结合土建类专业BIM人才培养方案,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三大能力出发构建集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及联合BIM中心组建于一体的BIM人才培养创新方案。
(一)构建校企协同合作教育培养模式
积极响应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号召,以土建类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培养适应建筑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BIM技术人才为导向,探索实际生产、课堂教学、科研创新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3]。高校积极联合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了多专业融合的校外BIM实践基地。企业拥有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全面参与BIM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BIM类软件的操作能力,同时系统了解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发挥的信息化作用。同时,利用校内BIM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虚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技术等实训机会。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结合学校的实验资源可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以BIM技术应用为驱动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对BIM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依托BIM全产业联盟、BIM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和多个校企BIM共建平台及丰富的计算机硬件和BIM类软件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平台的建设。通过举办国家-省-学校的三层面BIM类比赛、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BIM竞赛和师生申报以BIM相关内容为题材的双创项目的形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有助于实现“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交互模式,进而有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可以进一步了解BIM技术相关研究,以开拓其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
(三)组建土建类专业群联合BIM中心
结合BIM技术涉及多专业内容的特点,组建土建类专业群的联合BIM中心,进行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BIM实训和实战。以考取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专业协同的BIM综合设计和联合BIM毕业设计为任务驱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BIM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一)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派出专家联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工程实践机会和资源,学生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多专业和各环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并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的BIM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依托校内BIM实训平台,教师将实际项目引入实践,学生利用BIM系列软件可对工程项目进行多专业模型的建立、工程量计算和进度模拟等,以使学生掌握BIM系列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其实践能力。此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为企业对毕业生进行充分考察并择优选拔新的员工提供机会,有利于选拔对自己企业最急需的员工。
(二)强化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为适应科教相融、科创相助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积极为学生创造竞赛条件,在BIM相关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能够培养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体的BIM创新型人才。此外,以BIM技术相关内容为题材的创新创业项目或科研项目的申报,能够保证学生的研究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多专业各环节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土建类多专业在本科毕业设计中不断推动BIM技术的运用和多专业联合的BIM毕业设计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组建土建类专业群联合的BIM中心,可以进行跨学院、跨专业和跨学科的BIM实训和实战,提高了学生BIM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三、结语
BIM技术作为传统建筑转型升级为数字建筑的核心技术之一,将其融入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对土建类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与实践,以BIM人才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提出了BIM人才培养创新方案。通过创新方案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综合设计能力,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集理论知识与实践于一体的复合型BIM人才,同时对推动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云龙,谢艳华,黄华恢.“新工科”背景下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探索研究[J].才智,2022,(09):94-96.
[2]于周平,顾晓林,崔嘉晋.“新工科”视域下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8(03):25-30.
[3]王洪明,丁一.新工科背景下地方行业特色高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3):296-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