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杨文鹏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中学 邮编:7252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以本土文化为依托,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历史、艺术元素和传承特点,旨在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进行全面理解,通过分析本文旨在为美术教育提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力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主动参与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未来成为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地域文化资源;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正文


 

一、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结合地域文化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深入挖掘和运用地域文化资源,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特感知,拓展他们的审美领域,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首先地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地域文化艺术品,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比如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时,通过深入解读经典作品,学生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感受到绘画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其次结合地域文化还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深入接触和思考地域文化元素,如自然风景、传统建筑、民间传说等,可以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抽象和形象思考,比如以地域花鸟画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花鸟的形态、生态环境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他们的创作中,培养他们对形象的独立构建和表达。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利用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充分挖掘并运用地域文化资源,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性的项目设计,促使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形成更加积极的合作意识。首先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元素,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挖掘这些元素,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学习地域传统手工艺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拓展他们的审美观念,使之在创作中更具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其次利用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合作性质的项目来实现,比如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画作,以表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商,共同解决创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样的合作性项目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能够提升他们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特长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依托地域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性、特有性的文化体系,通过深入挖掘和运用这一文化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还能够在美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全面素质,使其在审美、技术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首先依托地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审美偏好,促进个性审美观的形成。每个地域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色,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地域文化艺术品,可以启发学生对美的独特感悟。比如,在学习地域传统绘画时,可以通过解读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理解。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激发对不同文化表达方式的兴趣,从而在个性形成的过程中丰富了他们的审美经验。其次依托地域文化能够在美术创作中促使学生个性的表达,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如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等,可以激发学生对独特文化个性的表达欲望,比如在学习地域花鸟画时,学生可以通过融入地域花卉元素,表达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关注,或者通过创作表达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这样的创作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地域文化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

比如可以通过设计个性化的创作任务,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域文化元素,结合其个人经历和情感,进行个性化创作。这样的创作任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还能够让他们在创作中找到个性的发声点,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地域或社群特有的文化体系,通过深入挖掘和学习这一文化,不仅可以启迪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知,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心。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激发他们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热情,成为了一项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任务。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特点。通过深入研究当地的传统绘画、手工艺品、建筑风格等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的发展脉络,理解文化传承的深厚内涵,比如在学习传统绘画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解读绘画中的文化符号、题材和技法,让学生了解传统绘画的历史演变,形成对文化传承的基本认知。其次学生需要亲身体验地域文化,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使其更深刻地感受文化的内涵。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古迹或传统手工作坊,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的历史、艺术和技艺。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传承过程,激发他们对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当地传统文化节庆的准备和表演,让学生亲身参与文化的传承。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实地采风、采访文化传承人等方式,积累地域文化的资料,形成自己的文化档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又能够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承的实际能力。

 

结论:本文通过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充分应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意义,强调了结合地域文化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地域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意义,同时依托地域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方向,以及探究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实践意义,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使初中美术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未来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尚青. 关于本土初中美术藏羌文化教学[J]. 中外交流,2016(17):122-122.

[2] 钟荣. 本土文化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9):3657-3658. DOI:10.12277/j.issn.1005-0043.2021.09.1827.

[3] 孙婷. 新疆本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8):44.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