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和谐课堂的探索——以《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丽谊

浙江省苍南中学

摘要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的政治教师更需要营造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注重情境的设置,构建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营造和谐的政治课堂气氛;注重问题的设置,营造学生间的“民主交往”方式,完善和谐的政治课堂;重视问题的探究,引导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发展和谐的政治课堂。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和谐课堂 合作探究 民主交往

正文



核心素养既是品格的体现,又是能力的反映,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在营造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增强政治课魅力,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构建高中政治和谐课堂的必要性

要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首先要了解当前高中政治的教学现状,一方面,由于高中政治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以应试为主展开教学,过分重视学习成绩而形成了“一言堂”、“ 满堂灌”,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受到了制约。另一方面,有些政治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轻视了教师的地位,把重“过程”与重“形式”混淆了,情境材料“丰富多彩、眼花缭乱”、合作讨论哗众取宠等,殊不知这仅是徒有其表、浮于形式,忽视了互动的实质和课堂的实际效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教育界经久不衰的口号。而课堂的和谐与否对课堂生命活力的焕发和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政治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政治和谐课堂的判定标准

“和谐”即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率。而和谐政治课堂是指在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自主、轻松地学习,生动活泼地求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如郭伟教授在论和谐课堂》中所说的: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在从而真正激发了师生之间的创造性机制通过创造机制的正向激活从而通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态性发展(或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高中政治和谐课堂的策略选择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从情境的设置、民主交往、个性化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构建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是营造和谐的政治课堂气氛、增加政治课吸引力的基本前提。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可见创设民主的教学情境、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须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教学导入的情境设置,要坚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高中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充满无限想象力、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他们的社会阅历不深、生活经验缺乏、知识面狭窄、仍以感性思维方式为主,因此政治课堂的导入展示学生生活熟悉的、感性的社会现象,应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政治知识的学习与时事、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吸引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

在《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导入中,为了建立起亲和、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创建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我注意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我在课堂导入时不是采取传统的复习旧课知识的方式,而是在学生眼前展示一所学校——华坪女高,并问“你听说过这所学校吗?”“你听说过这所女校的校长吗?”“你认为这所学校存在有价值吗?有何价值?”“你认为张校长的一生有价值吗?人的价值又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呢”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请学生从各种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物的价值到人的价值去分析,从而在欢笑声和欢快的气氛中密切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的和谐关系。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的设置,要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因此,每位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起讨论,进而钻研教材,让学生自己来答疑解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乐教乐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知识,逐渐走向成功。

在本课的教学全过程中还预设了三个环节: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与延伸。在第一环节中,为了创设更和谐的情境,先播放张校长的事迹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堂原来源自他们的生活。学生一个个十分兴奋,十分乐意,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随即预设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以及价值的评价标准。然后在第二个环节中深入探究本课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张校长用一生践行着她坚守着的价值观为情境素材,并设置问题“从个人层面看,张桂梅的价值观产生了怎样的导向作用?从国家层面看,张桂梅的事迹被表彰并宣扬说明了什么?”这一典型性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三环节拓展与延申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如果你大学毕业,你会选择从事什么职业?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从本课角度探讨”使全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充当起课堂教学的“主角”,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二)营造 “民主交往”方式,融洽生生间的合作关系,是完善和谐的政治课堂,增添政治课活力的动力源泉

“课堂交往方式,不仅指师生的交往方式,更要指生与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摘自《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形成全新的“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民主交往”方式。

[现代教育提倡的“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民主交往”方式。(如下图所示)]

                               

 

              

                     

 

 

1、注重问题的设置和引导,富有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传统的一问一答式教学,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束缚在老师所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圈套中去了。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没有创设好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的问题情境,问题提得太零碎,对学生来说没有思维的挑战性。导致整个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探究学习本身的意义。这样的“探究”活动其实是一种“假探究” 。在《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中,设置了“议学延申”环节,通过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议学延伸:网上有人说,她是校长,她的职责就是办学校,就是守护学生的学习,这是正常的履行职责罢了,这不是她应该做的事吗?所以这是她应该做的,称不上功勋,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为什么?”这个适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需要的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2、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发明创造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在议学延申的开展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我预设了一个“温馨提示”  :

 分工与合作:(要求围绕本组的观点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2分钟,后派一代表发言,强调代表的是讨论的观点,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互相批驳、评价。)

在这堂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发言比较大胆,这份勇气与小组合作有极大的关系。因为他们的发言思路来自于大家的智慧(当然也包括发言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现场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发言的质量就相对高得多,学生的收益就相对大的多。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创新、科学思维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民主交往”方式比起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不知要强多少,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求得同学间的“和谐”,通过课堂的明辩慎思更能让学生消除对政治知识的神秘感,感受到政治课堂的活力所在。

(三)重视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是发展和谐课堂、展现政治课堂之美丽的主要途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合作讨论越来越得到广大政治教师的青睐。同时“教育必须从人的丰富个性特点出发去进行全面的设计,实现个性化,既深入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又承担起学生社会化的历史重任。”(摘自崔金赋《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然而,单纯的合作学习或单纯的个性化学习够吗?孔子说“和为贵”、“有教无类”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论点:“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即是承认多样性、主张多样性,不相同而又和谐,即是发展。教学也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个性化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把个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自主、合作创新能力。

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大学毕业,你会选择从事什么职业?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从价值与价值观角度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很大程度的方展,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政治课教学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的新课程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宗旨,既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更要大胆创新,理性思考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积极投身于生活,用生活化的气息感染课堂,用人性化的思想塑造学生,在实践中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使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增强政治课堂的魅力、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2.“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32-33页)

3.《论和谐课堂》郭伟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初教育系 

4.《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陈友芳

5、《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王燕著第65-66页)

6、《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崔金赋www.learninghchina.com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