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课堂:教学反思、策略探讨与理论支撑——以中职思政课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叶晶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湖北武汉 430025

摘要

本文基于日常的教学反思,通过深入剖析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结合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等教育理论,系统探讨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活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文章从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化、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以及教师素养的提升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并辅以理论支撑,旨在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激活;真实反应;教学策略;提升

正文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互动质量,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反思教学实践,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探索激活课堂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化与建构主义理论

(一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它认为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他人的互动,结合自身的经验,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活动引导与本能反映

在中职思政必修课《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中《情绪管理》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上台拥抱教师并说祝福语的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通过学生的不同反应,揭示了其内在的情感框架和认知模式。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体验和感受情绪的变化,了解情绪产生由背后的信念价值观所产生从而加深对情绪管理的理解。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建构关于情绪管理的知识。

 

(三)活动形式与合作学习

在中职思政必修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的《职业选择》一课中,教师通过提问“在AI时代,法师、弓箭手、战士谁会失业?”等新颖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未来职业的可替代性,分析职业能力培养注重的因素。样的活动设计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这些新颖的导入形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认知”的观点,即学习应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二、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与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认为人类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类型,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能优势和兴趣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 热点话题讨论与个体差异

在中职思政必修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的《课桌上的玫瑰》一课程中,教师围绕“什么样的异性最受欢迎”这一热门话题展开讨论。这一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因此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讨论热情。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优势来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而教师在收集完学生观点后,适时引导再次提问欢迎的异性又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引导学生位多角度看待自己及自己思考的利己面性、局限性。整体说,这的设计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符合教育的规律

 

(三) 话题的广泛性与因材施教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教师应选择广泛而深入的话题进行讨论。这些话题可以涉及社会热点、学生生活、科技发展等多个领域。比如在中职思政必修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的学情》一课中,通过对 背刺话题的热议与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的深入讨论,层推进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形成愿他人好,为脚点

通过选择多样化的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三、教师素养的提升与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一)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概述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他认为学习应该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二) 深度理解知识点与“做中学”

为了有效地实施“做中学”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具备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能力。教师应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中职必修课《哲学与人生》“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时,教师可以运用《觉醒年代》中的袁世凯复辟视频片段、游戏发展变化以及人的认识发展等案例进行解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理解这一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能力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教师应具备跨学科融合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创造出新颖而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中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中设置走出迷宫、荒岛求生等活动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思路异曲同工;在中职必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中结合青春偶像剧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等。这些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四)反思与自我提升

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提升,通过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参与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政课要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何谓“活”也就是“真理放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事件都是一个理”。教师素养有必要有意识的突破训练。在备课的过程中,将一个知识点在三个不同场景下进行对接,比如面提到讲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那可以运用《觉醒年代》中袁世凯复辟的视频片断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对接游戏,以前有消消乐,现在有抓大鹅,那这游戏设置发展了吗?事实是没有学生分析可以得出只是从平面中同类消除变成了叠加遮挡下的同类消除,不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还可以结合人的认识,比如,之朋友的理解是是无话不谈,是心有灵犀,是一拍即合的人。后来学习相关理课程后发现“朋友”也可以观点不同,兼收并彼此促进。这是认识上的发展。再接合国家政策,什么叫新发展格局,为什么提新质生产力。这样涉及面广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理解领悟力,也能在其中挑选学生更易接受的内容,形成逐步击穿的阶梯。

 

结论语

激活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等策略,并结合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等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进行指导和支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文的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指导和借鉴,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