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单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庞立维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 300450

摘要

近年来随着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行与贯彻,能够看到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利于以五大核心素养组成的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标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对于历史知识的连续性和主题线索的把握更加突出,这就使得大单元教学成为了当代历史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历史教学课堂之中。笔者以部编版八年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为例,阐述大单元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 初中历史 主题线索

正文


大单元教学顾名思义,以单元为一个单位,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分析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大单元教学讲究主题线索将琐碎的知识进行串联,而不是对内容的舍弃。因此这对于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一课时而是结合单元内的几课甚至本册书的内容进行考虑。

一、大单元教学原则

大单元教学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就是将单元看为整体,例如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这就是单元主题,将人民解放战争看成一个整体,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三部分组成。本单元分为两个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放在一起讲而不是分开,不一定按照每个子目的顺序讲授,而是以单元主题为主,用线索将其串联到主题之下。本单元我设置了两条主题线索。一条主题线索为中国共产党的选择,一条线索为人民的选择。主要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做了什么。二就是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靠山,支持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两条线索是有因果逻辑的,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赢得民心,人民起来支持中国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也是为什么说是人民解放战争。

(二)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讲授过程中一点要脉络清晰,直观让学生清楚教师讲授的思路,可以把主题线线索从教学伊始告诉学生。比如在讲授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这一课时,我将本单元两条主题线索率先在课件开头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先对本单元学习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将学生对于本课的认知空白填补形成整体的认知。如果不遵循直观性原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容易混乱,知识串联不到位,容易混淆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是大单元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大单元教学本来就是将几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串联,之所以能串联就是知识之间存在着关系。而关系的形成就好比人际交往形成的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层层递进,通过一系列的碰撞形成。而循序渐进的顺序不是固定的,不一定遵循由简入难或者由少入繁。这就是需要教师来进行提炼和把握,只要能够被学生接受且更好的实施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思路。

二、大单元教学过程

(一)大单元教学导入

导入部分选择了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这首词。这首词很有特点,不仅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英雄气概,同时通过“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又蕴含着深刻的事物新旧交替的哲理,这里反观现实就是国共双方地位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由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有关。因此这首诗导入可以将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展现,其他的内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进行填充。

(二)大单元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方面,首先向同学们展示本节课的两条主题线索: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那学生就会好奇中国共产党会选择什么,人民又会选择什么,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呢?好奇心可以促使他们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我主要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整合:首先当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最渴望什么?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通过刚刚学习完的抗日战争的过程能够准确答出是和平,反对战争。其次这时出示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的内容,以及展示其与陶希圣对话的真实目的。突出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实质。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选择的呢?出示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在机场的图片以及发表的讲话可以总结概括出毛泽东此行是为了戳穿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国内的和平与民主。而到达重庆之后经过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进行总结。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概括出共同点就是都提到要和平建国,避免内战,争取民主。从这里进行总结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人民,争取和平争取民主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随后以问题过渡,国共之间签署商议和平方案是否使中国真正迎来了曙光呢?之后展示蒋介石率先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同时图片展示美国对于国民党军队的支持。而人民的处境呢?展示国统区下人民底层的哭诉和民谣,痛陈国民党当局的独裁统治,致使国统区人民生活困苦,基本温饱都成问题,却依然率先挑起内战,这是公然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什么呢?导入下一章节:为民造福—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这部分内容。这就涉及24课的第一子目的内容。通过土地改革的内容和结果,融入情景化教学。让同学们想象自己是当时解放区的一位贫雇农,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改变你会作何感想?找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与刚才国统区的居民生活相比,中国共产党选择为民造福,站在人民一边。那人民又将会怎样选择?导出人民的选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主要包含战略防御阶段,战略进攻阶段,战略决战阶段和战略总攻。讲解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同学们梳理整个解放战争的过程和最后取得胜利的相关史实。同时在每讲解一个战争阶段时,列举一些典型人物,例如帮助解放军战士渡江的马毛姐,以及人民群众对于解放军在战斗过程中的支持和帮助,突出说明这人民群众的帮助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突出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最后引出一个思考题,结合本节课刚开始的导入部分蒋介石发表的“匪军何以能用劣质装备而以毫无现代训练的部队来击败我们整师整旅的兵力?”的狂妄语言,反问学生所以到底是什么“能用劣质装备而以毫无现代训练的部队来击败蒋介石整师整旅的兵力”?同学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本单元的两条主线的关系。在解放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为了人民最期待的和平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同时进行土地改革,满足人民对于土地的渴求,使得解放区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为民造福。同样人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中,正是人民群众的踊跃参军和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持和帮助才是我们取得解放战争的重要原因。因此最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而更好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三)大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

在单元教学中,作业不再是单元每个课时任务的机械叠加,而是应该遵循单元主题,围绕主题线索或者核心考点展开。对作业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容易抓不住重点内容。在这里就最适合运用支架式教学,而教师要给的支架就是主题线索。例如在本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教师给出两个支架,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选择,一个是人民的选择。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性,于是这个时候教师撤出支架。让学生能够运用着两条线索去完成重庆谈判和土地改革内容的连续性学习。那作业设计则是学生运用支架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具有探索性,整体性和体验性。在这一单元所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同学们立足本节课的主题线索,去归纳梳理中国共产党在自成立以来为民造福的实践,结合意义进行谈谈感受和理解。这样通过一条主线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造福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通过梳理这些实践谈谈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作用。这里的支架就是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的实践。这个关系就是学生运用支架的过程。因此作业设计是学生运用知识的延伸。

三、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学生预习程度不充分,应提高学生预习的目的性

在讲解本单元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知道讲的内容在哪里,因为大单元教学可能不会按照每一节课的子目顺序进行讲解。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中往往会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发放预习导学案。导学案能够为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重要知识点的预习能够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根据问题去课本上进行搜索,不求理解有多么深刻,但要清楚事件的过程,这样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事件的过程找到各个事件的联系性。但如果学生预习不充分就可能跟不上老师上课的速度和逻辑。从而导致本节课的学习跟不上老师的单元主题线索和知识的连接性。那大单元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预习是大单元教学进行的前提。

(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不清楚,应寻求群体协助解决

从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按照子目的顺序来掌握知识点,但有时候子目的顺序并没有按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编排。这就需要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注重知识点连接的适切性。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记住系列新知识,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诸多知识的内涵和精髓。因此知识的连接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现状的局限性,单纯凭自己的力量就能够准确抓住跨课时的知识点的精髓和内涵的能力尚且不足。这样就容易导致他们在片面理解历史知识,难以真正提高历史学科能力,难以达到学生的学习预期和老师的教学预期。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我同样设置了小组讨论的题目,这道讨论题更加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相应的弥补学生在大单元学习时不能全面抓住知识点的弊端。

四、结语

大单元教学在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知识,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需要教师以主题为线索,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从大的视角维度全方位设计。将各个看似分离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整体认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使学生在历史大单元教学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历史知识和学习技巧,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笔者通过课堂实践,将大单元教学融入课堂中,学生反应效果良好,同时进行了反思。新课标新教材的出现使得大单元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趋势和教师的必备能力。

五、参考文献

[1]王静.大单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3,(32):73-75.

[2]林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9):151-153.

[3]顾婷婷.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3,(12):13-15.

[4]周群.学生主体视角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J].天津教育,2023,(26):174-176.

[5]李玮.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3.DOI:10.27363/d.cnki.gtsfu.2023.0000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