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中职教师数字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中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正文
当今社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教育行业也不可避免的面临数字化转型。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将“教师数字素养”定义为“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1]。2023年8月,教育部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2]。显而易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过程中,数字技术在促进教育提质增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关键和核心,是推动教育数字转型的重要驱动力[3],作为国家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教师理应顺应这场数字化转型变革,通过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与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
一、当前中职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根据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测评项目,收集了9405名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数据,通过分析可知,9405位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得分平均值为3.981,标准差为0.576,整体表现较好;对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总体及各个维度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在数字社会责任维度上表现最佳,得分均值为4.115;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表现最差,得分均值分别为3.891、3.874。[4]根据测评结果和现实情况分析当前中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面临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数字素养发展不均衡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在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中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也造成了中职教师群体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新生代的青年教师一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也更强,数字素养程度会高一些。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因为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加上惯性思维和惰性思想的影响,对新的数字知识和技能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距。
2.教师缺乏数字素养方面的有效培训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很大不同,普通教育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类院校,属于“科班”出生,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而中职教师队伍中很多专业课老师是来自非师范类院校,大多未经过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系统教育和培训。当前中职学校围绕数字素养方面的培训不够健全和完善,培训内容较为碎片化。
3.缺乏数字化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较强,一些特定学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较为缺乏,而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受办公经费制约,很多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造成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滞后。由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平台的不足,难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导致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间接制约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4.教师数字素养考核体系不健全
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当前中职学校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很多中职学校未将数字素养提升纳入教师职业发展和职称评审的考核指标,职称评审考核指标的设立往往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没有相关的考核和要求,不利于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二、中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
1.提高中职教师对数字素养提升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系统积极应对数字技术的深入实践、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主动做出的创变之举。[5]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势不可挡,数字时代的教师不再只是技术的观望者和忠实执行者,而应在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和促进发展的基础上,成为技术的创造者和领导者,自觉提升数字素养,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6]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师要不断提升对数字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未来数字技术将不只是辅助教学工具,更会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推动着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重塑,为此,中职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激发数字素养培育的自我驱动,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
2.强化中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做到精准施策
从长远发展来看,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需要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向度进行系统性设计。[7]在师范生培养体系中,将教师数字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对已入职的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教师开展数字素养测评,了解现有教师素养水平。根据测评结果,按照不同教师的学科、教龄、数字素养水平等,设置差异化、精准化的分层分类培训。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如综合运用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座谈交流、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
3.完善数字素养软硬件环境建设
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提升是新时代教育的迫切需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等建设,完善数字化教学设备,购置教学和校园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学校也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引导老师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2022年以来,教育部倾力打造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可以利用该平台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由学校建立平台,企业提供技术,校企合作共同促进数字化教育生态的建设。
4.健全中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制度保障
提升中职教师数字素养,需要各部部门通力合作做好顶层设计。在宏观层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的《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实施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在微观层面,学校要因地制宜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完善数字素养提升的长效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设定合理目标,建立量化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办法,将数字素养纳入职称评审考核范畴,多措并举增强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内生动力。
数字化时代已然到来,提升数字素养加强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作为教师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已成为一种必备能力,中职教师应积极适应数字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努力提升数字素养,不断助推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EB/OL].(2023-02-21)[2024-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EB/OL].(2023-08-30)[2024-06-1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0/content_6907259.htm
[3]胡小勇,李婉怡,周妍妮.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研究:国际政策、焦点问题与发展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4):47-56
[4]宋灵青.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实然状态与突破路径——基于全国9405名中小学教师的测评[J].中国电化教育,2023,(12):113-120.
[5]黄景文,黎佳,欧启忠.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34(05):5-9.
[6]吴洪祥.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J].中国教师,2024,(02):97-99.
[7]余培.教师数字素养发展逻辑、问题与提升路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2024,37(01):122-126.
*[教科研项目]2023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究”(编号:JK23103)
作者简介:王良勇 1983年11月 安徽合肥 13866113286 工程硕士 合肥铁路工程学校 讲师 职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