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故事所蕴含的思想是我国几千年智慧下的结晶,其中有先辈们的哲理、伦理、情怀和思想。对学生而言意义非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亦可以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加强对祖国的认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教师讲故事,以故事诱发学生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其实就是将不同的故事让学生知晓了解,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一些道理,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注重“故事”对学生的引导意义。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假期有收获》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自己的假期编排一个故事,讲解这个故事。“我的暑假生活”,在其中教师将自己在暑假的所管所见、所思所想整合于故事当中。在我暑假当中,我看到了来自外地务工的农民,为了远在他乡的家庭和孩子打拼,在务工的过程中他不善于和别人交流,但是人却很实诚,一天,我借外出办事为由,和这位农民工进行了沟通交谈。我问他:“你累不累?”他说:“还好,这点活还是可以胜任的。”我又问:“怎么不在老家发展?”他说出了他的无奈和心酸:“老家务农只够自己一家人一年的基本开销,现在孩子也大了,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他的交谈中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虽然他说话的语气不急不快,但从他的话语中我听出了很多他没有表达出来的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其中蕴含了三个道理:道理1,人生需要拼搏,需要奋斗,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只有坚持奋斗才能让我们的家庭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道理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我所讲的故事中,外出务工农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家庭生计,为子女成长;道理3,任何人之间的交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用心去和他人沟通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诚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般。
通过故事为引导,二年级学生在听教师讲故事的同时接受教育,激发他们对人生、奋斗、责任、为人处世的认知,形成基本的概念,这是实现立德树人的良好契机。
二、落实道德与法治要素,有序开展单元教学工作
(一)第一环节: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中一般都有基本要求渗透,通过单元导读可以让学生知晓本单元习作教学内容,抓准学习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获得教益,最终形成知识汇聚。
(二)落实道德与法治要素的梯度性
梯度性是指按照一定的阶梯逐步推进,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的要素之一。所以,在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分析之时,需要关注每个单元、每个环节对整个小学古文大单元教学的作用,关注教材之中前后联系,循序渐进的道德与法治要素。
(三)落实道德与法治要素的整合性
道德与法治要素的编排不一定都会在这一单元的每一章节中明显提及,但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单元整组意识,要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并且逐步推进。一般来说,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个单元内的数章教学内容在共同的人文主题下,围绕同一个道德与法治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
三、学生说故事,以故事的述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说故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故事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故事相较而言比较简单,就以《假期的收获》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自己在暑假当中的收获编成一个故事,然后再课堂上讲解这个故事,说出这个故事带给自己的成长,教会了自己怎样的道理,让学生在说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引导学生说单元中的故事
相较于说自己的故事,说单元中的故事更能让学生受到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裨益。首先,单元中的故事对于学生成长有积极的向导作用,不需要学生过多的思考就能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而在说自己的故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说出来,但是它的实际教育价值没有教材来的直接;其次,说自己的故事,有很多细节,学生可能会忽略,导致他们所说的故事没有教育引导意义,单元中的故事更加完整,教育引导意义也更加明显。
所以,在学生说故事的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它们综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然后再将学生生活中的故事按照单元中的模板说出来,这样既可以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又可以确保故事的教育引导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需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按照一定的次序有序开展单元教学。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凝聚,素养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3(24):88-90.
[2]邓灶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2(06):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