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高曰亮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第三中学南校区 邮编:262300

摘要

本研究以情景教学为基础,探讨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用情景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文章首先介绍了情景教学的理论和特点,随后分析了情景教学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方面的价值。在基于情景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部分,本文提出了生活、活动、问题和多媒体等四种情景,旨在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关键词

情景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模式

正文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关键。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注重情境创设的教学理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为背景,致力于探讨基于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情景教学理论与特点

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瞩目,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创设具体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在现实问题中积极参与,从而促使更深层次的学习。情景教学注重将学科知识融入真实场景,强调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在教学中构建具体情境,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使之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机地融入实际应用中。

情景教学还强调学生参与和互动,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交流,提升团队协作意识。此外,情景教学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入情感元素,使学习更具有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体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智慧,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价值

2.1 加深学生对伦理法治问题的认识

情景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首要价值体现在其能够深化学生对伦理法治问题的认识。通过情景教学的实施,学生被引导置身于具体生活情境中,面对真实而复杂的伦理法治问题,这为其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抽象的伦理法治理论,更是通过情境中的参与感受到伦理决策的真实性。例如,通过模拟社会中的道德困境,学生能够感知到伦理决策的复杂性,明白道德选择的权衡和影响。情景教学以其情境导向的特点,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主动思考和讨论,使得他们更能理解伦理法治问题的多样性和实际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理论的接受者,更是道德决策的参与者,提高了其对伦理法治问题的认知深度。

2.2 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参与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情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参与度。情景教学强调学生在情境中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的参与,激发学生对伦理法治问题的关注和热情。在模拟的道德决策中,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情感的波动,体验到伦理法治问题所蕴含的情感冲突。这种情感体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加深,更是对伦理法治观念的情感化理解。通过情感投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伦理法治的价值,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参与和投入有助于学生在面对伦理法治问题时更具责任心和社会担当感。

三、基于情景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3.1生活情景:重视学生心理体验

生活情景在基于情景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具有突出作用,其设计旨在深刻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以促使其更全面地理解和感知法治与道德问题的现实应用。举例而言,通过模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冲突场景,如面临朋友间的道德选择或者社区参与中的法治问题,学生将置身于具体情境,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法治观念与道德原则的具体应用。

以社区参与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社区活动组织者,需要面对一位居民提出的具有争议性的法治议题。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不仅需要思考法治原则,还需考虑社区居民的情感、期望以及可能的影响。通过参与这样的实际情境,学生将体验到自己在法治决策中的情感挑战,从而更好地理解法治观念的实际运用。生活情景的实践中,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助于激发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知和理解法治与道德问题。通过生动的情景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参与课程,提高对法治与道德问题的实际感知。

3.2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基于情景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活动情景被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通过参与式活动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以一个案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和陪审团成员,共同审理一个模拟案例。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积极参与模拟法庭活动,深入理解法律程序和伦理决策的复杂性。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将面临各种道德抉择,需要运用所学的法治观念进行案情分析和决策。这样的活动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活动情景的实践,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学科的真实应用,使课堂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变成一个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探索的空间。这种情境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法治课程的兴趣水平。

3.3问题情景:充分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情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入复杂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举例而言,可以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思考数字隐私问题,如在数字社交媒体时代,如何平衡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思考不同的观点、权衡各种可能性,并提出有深度的问题。问题情景的设计促使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思考中,激发了他们对于法治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思考。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知识,更是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景的实践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提问,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培养创新性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技能。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具备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公民。因此,问题情景的引入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更具备面对复杂法治问题的能力。

3.4多媒体情景:增加课程教学感染力

多媒体情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引入多媒体技术不仅为教学场景注入了新的元素,而且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增加了课程的教学感染力。多媒体情景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法治概念,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增加学科知识的吸引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多媒体呈现,比如采用生动的法庭模拟视频、真实的案例分析报道等形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法治的现实应用。这种情景化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深入地融入到学科内容中。例如,通过播放真实的消费者权益案例,学生不仅能理解法治原则的应用,还能感受到案例中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真实感受。

四、结语

情景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治与道德的深刻理解,提高其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社会参与和责任担当奠定坚实基础。情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将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宝军.基于情景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12):1.

[2]管雪洁.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研究[J].  2021.

[3]塔娜.基于情景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J].未来英才, 2016(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