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德育教育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学科融合、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正文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学科融合逐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学科融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已变得尤为关键,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德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有机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为教育者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期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情感、品德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融合中,语文教学的范围超越了字词句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语文学科中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启示。其次,通过德育教育的融入,语文教学将更注重学生对他人的人文关怀。通过文学作品、阅读材料等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培养对他人需求的理解和同理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提升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引入德育元素,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获得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引导也将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德育教育是一种富有益处的尝试。通过这种全面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人文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习任务群的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学习任务群是一组相互关联且相互支持的学科任务,是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关键概念。这一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巧妙设计和组织学习任务群,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织,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综合的学习体验。学科融合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超越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更系统地理解各类知识。学科融合教学的魅力在于能够将多个学科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协同的学习任务群。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将知识片段化,而是能够将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加以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学科素养。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涉足多个学科领域。学习任务群作为学科融合教学的核心元素,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综合、深入的学科体验。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学科融合教学策略为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学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学习任务群的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整合语文与德育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语文和德育教学内容融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在语文学科中感受到德育渗透的学习体验。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通过巧妙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更全面地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学科学习体验。这种融合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在语文学科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选取具有道德寓意的文学作品,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引入德育内容,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所传达的人文情感和道德理念。这样的融合教学提升了学科学习的深度,让学生在情感和道德层面上有更为全面的体验,促进其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选择一篇描述友谊与奉献的故事为例,通过共读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感受到了道德的引导。这种全面性的学习不仅助长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在语文学科中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将德育内容融入语文教学,学生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接受了积极价值观的熏陶,为其品格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影响。
(二)创设跨学科学习任务
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是学科融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全面性的任务,覆盖语文和德育领域,实现这两个学科的深度融合,同时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任务,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无缝地融合语文和德育的元素,达到知识综合应用的效果。通过这样的任务设置,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在语文学科中同时获得德育启发的能力。这一关键步骤要求精心谋划学习任务,确保任务设计既能涵盖语文和德育的要点,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深度融合,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使知识的应用更具整体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就具有友谊和合作主题的文学作品展开深入的讨论。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将不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还会深入探讨其中体现的道德观念,进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与德育内容的关联。这样的跨学科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在学科融合的环境中培养综合性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种任务的设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使他们更全面地思考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价值,进而培养综合性的学科素养。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确保学科融合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一套全面性的评价标准,以符合学科融合目标,全面评估学生在语文和德育方面的学科素养。这一评价体系应考虑到语文和德育的融合点,确保评价方式既包括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又反映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情况。科学的评价手段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设计评价体系时需充分考虑到语文和德育的有机结合,确保评估内容既包含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又涵盖了德育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手段,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在语文和德育方面的整体素养。
例如,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德育任务的完成情况、对道德价值观的理解等方面的考察。通过综合性评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知识掌握,还能全面了解他们在德育方面的表现和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反馈,推动其在语文学科中同时培养出德育素养。
四.总结
通过探讨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的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学科融合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德育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该策略通过整合语文与德育教学内容、创设跨学科学习任务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全面、有深度的教学路径。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并完善这一策略,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实现全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世勤.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115-116.
[2]胡晓燕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与实施[J].教育研究,2020(6): 49-50.
[3]陈英.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整合与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3): 7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