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学龄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康晓晓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中心幼儿园 257000

摘要

在目前阶段,幼儿道德启蒙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内容,需要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在创新实践当中决定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教师在组织开展启蒙教育工作时,需要基于已有的社会准则和道德标准,重视塑造幼儿正确的道德品质,以此结合文化自信的视角,对幼儿道德启蒙教育中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以此阐述学龄前儿童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同时提出有效的对策,逐步推进学龄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学龄前儿童 品德启蒙教育

正文


一、文化自信视角下学龄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的意义

1.1养成正确的思想品质

教师在开展儿童品德启蒙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道德理念的重要价值,以结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及特点塑造教育体系,重视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理念,并真正结合幼儿当前明确的发展方向,积极运用自觉规范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日常表现进行充分发掘,以此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品质,不断在实际学习当中,促使幼儿实现行为和思想的双向发展,真正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1.2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

教师在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时需要积极融合丰富的资源路径,回归传统的文化内容,不断从实际角度创新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能够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切实给予实际的启蒙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充实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由此利用现有的文化条件不断在现阶段的发展当中妥善解决幼儿在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

1.3满足任务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于不同时期的组织教育工作提出育人要求,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切实在日常开展启蒙教育工作时融合具体的教育要求,以融合学龄前儿童思想品德的发展特征,不断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遍布整个教育氛围,以此提出精准的设计思路,逐步在当前的研究实践当中满足任务的要求,提高现有的教育实践效果。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学龄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的现状

2.1教育组织形式单一

教师作为开展学龄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发挥重要地位,也能够通过实际的行为表现真正影响学龄前儿童思想启蒙教育的现实情况。在实践调查当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的能力素质有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在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组织开展学龄前儿童思想启蒙教育工作时经常采用单一的组织形式,将现有的教育内容以朗读的方式传达给幼儿,未能够充分考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影响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效果,很难基于清晰完善的教学组织方案,保障各阶段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2.2儿童参与积极性有限

学龄前儿童受到自己传统的学习目标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难在启蒙教育阶段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而在现阶段的启蒙教育工作当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并切实考虑幼儿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从现象和精神层面对启蒙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产生清晰认识,如此制定有效的指导措施,真正激发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并避免学龄前儿童在当前文化自信视角下的成长与进步。

2.3家校合作条件缺失

在文化自信视角下开展学前儿童思想启蒙教育工作,需要得到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以积极创设现有的教育条件,不断基于学龄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及目标进行设定,推进当前思想品德启蒙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但在现实阶段的教育工作当中,很多家长与学校缺乏合作与联系,很少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并忽视学龄前儿童参与思想启蒙教育课堂的实效性价值,容易影响幼儿的发展效果,使其难以掌握更多有关文化自信的概念及内涵。

三、文化自信视角下学龄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的策略

3.1组织实践教育活动

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实践教育活动,通过结合日常的生活情况以及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真正构建实践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并通过丰富儿童的思想认知,不断在现阶段的教育研究当中,为幼儿搭建良好的思想品德空间,由此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成效,努力在设计实现教育活动当中引入丰富的文化资源,逐步提高儿童的参与性、培养儿童的能力素质。

3.2构建家校合作机制

在实践调查中了解到,很多教师在已有的教学环境当中,未能够充分发挥家校合作机制的作用,缺少家校合作的管理方案,且难以通过有效的合作管理机制,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其家长进行访谈交流,能够设计多种的教育路径,不断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并通过听取家长的想法,真正创设良好的管理机制,推进当前教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3.3设计多元感官环境

面向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多感官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关注幼儿的注意力,不断在现有的本质要求当中为幼儿搭建良好的学习空间,从而加强引导和帮助,积极鼓励幼儿针对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评价,由此结合当前的学习现状进行创新,有利于提出完善实践对策,切实融合丰富的文化资源条件,提高幼儿在思想品德教育当中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运用积木、文化资源等条件搭建多感官环境,促使幼儿根据文化内容的需求和角色进行创新,以渗透重要的品德教育要求,不断在实际学习和多感官环境当中,践行思想启蒙的学习要求。

3.4巧用社会组织资源

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对幼儿在当前品德教育活动当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逐渐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有利于完善顶层设计思路,并真正在强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的表达,如此设计丰富的组织形式不断在创新实现文化融合社会资源的环境当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积极融合相关的教育资源,促进学龄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结语

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之下,学前教育阶段的思想启蒙教育工作能够基于当前存在的教育现状,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由此形成清晰的研究规划,切实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能够积极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构建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管理方案,逐步提高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实施效果,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系东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课题规划《文化自信视角下学龄前儿童品德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45JGYB2307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冯永刚.制度建构:儿童道德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J].中国教育学刊,2016,(04):16-20.

[2]冯永刚.家庭道德启蒙教育活动的导入艺术探微[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1):78-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