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语文观”背景探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黄慧

广西靖西市民族中学 533800

摘要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新课改背景下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更好地连接语文和实际生活,能够在“活”的情境中学习“活”的语文。而阅读作为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以群文阅读实现由单篇阅读向多篇阅读的转变,更好地拓宽学生思维,建立与生活的联系,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

正文


前言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而群文阅读作为新型阅读教学的手段,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突破,通过以大主题、大阅读的方式,在主题呈现、阅读概览、个性阅读、精彩赏析和主题拓展的同时,使得大语文现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更加明显,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大语文观”背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此为参考。

一、“大语文观”概念分析

   “大语文观”由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属于一种新型的、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通过以语文课堂为轴心,加强语文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在群文阅读的同时,促使语文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和延伸,不断增强学生思维认知、拓宽学生视野,在发挥语文课堂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要立足于新课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能够实现综合素养全面发展[1]

二、“大语文观”背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以大主题呈现整合阅读素材

    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呈现主题,从大主题的视角,就主题相关文章进行精选,对多篇阅读文进行整合,确保主题和所选阅读素材相契合,保证阅读素材和学生兴趣相融合,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语文审美鉴赏能力,赏析多篇优秀文章、积累大量精妙词汇,巩固语文基础。比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故乡》这一阅读文教学,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而在进行群文阅读的同时,便可以整篇阅读文为阅读素材,让学生通过以群文阅读的形式,感受这篇阅读文的丰富情感。与此同时,通过竞选群文阅读素材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群文阅读的主题和阅读文相互映照,感受文字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有所提升。

(二)以群文阅读概括主题内容

与此同时,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以默读的方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并尝试以一两句话概括和总结文章内容,能够为后续就群文阅读相互交流打下基础,更好地提升群文阅读的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对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像上述提及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故乡》这一阅读素材进行群文阅读时,通过就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展开群文阅读,鼓励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概括,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思考鲁迅所处的时代生活背景,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对阅读情景进行简要复述,更好地为后续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

(三)以个性活动研读阅读内涵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以个性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实现从个人阅读到小组同读同研,感受个人体验到互助交流,从而能够为学生营设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与此同时,对于个性阅读活动的创设,还可以将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探索并感受生活中的语文[2]。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表达、判断和概括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深度研读群文内涵的同时,由低阶思维转而发展为高阶思维。比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以“议论文”为大主题的群文阅读,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分析群文阅读中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把握论证方法,从而能够理解议论文中论点、论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为了能够丰富学生对议论文的认识,学会根据论点,应用论据进行论证,便可以以实际生活为题材,以某一社会现象作为论点,能够从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出发,搜集生活素材,对论点进行论证,从而能够更好地建立语文群文阅读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以个性化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探究社会事件本质的精神,更好地提升中学生阅读素养。

(四)以主题拓展增强思维认知

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阅读主题的拓展,促使学生从“大语文观”的角度,通过对相类似主题的阅读素材进行整合,感受作者以不同的思维、眼光去呈现这一主题,从而能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以拓展延伸呼应主题,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主题的内涵,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语言经验,提升思维认识水平和阅读水平。比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题材的群文阅读过程中,为了能够增强学生思维认知,便可以在完成全体共读共享后,引导学生对电影《大渡河》进行观看和赏析,感受毛主席吟出千古名篇《沁园春 ·雪》的气势恢宏,从而能够在拓展主题阅读的同时,回应主题,并尝试以诗歌创作的形式,对《大渡河》的场景进行描述,到此处,也就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以“诗歌”引出“爱国”的主题,由“电影”回应主题,并让学生在电影中,以诗歌创作的形式,将爱国情怀得以具体呈现,提升阅读教学质量[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区别于以往的单元教学的形式,更多的是以一个大主题为核心,通过对大量文章的阅读,以定向主题对阅读文本进行整合,建立阅读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拓宽阅读范围,促使语文教学向学生实际生活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认知、提升阅读效果、发展高阶思维,对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静娜.浅谈"大语文观"背景下的初中"大阅读"模式教学[J].新一代:理论版, 2022(21):0205-0207.

[2] 窦永梅."大语文观"背景下初中"大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1(5):2.

[3] 夏婷."大语文观"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 2022(20):92-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