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秀余

利川市团堡镇第二小学 445420

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科技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它不但可以提高人们的日常沟通能力,还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已经是目前不可或缺的一种辅助工具,最近几年,信息技术也开始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融入了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数学老师们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信息技术来展现出来,把课本上的资料变成视觉化的图形信息,让同学们能够对课本中知识点的基本含义和使用范围有清晰的了解,同时也能加深对每一章的知识点的了解。基于此,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同行业提供一份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应用

正文


引言

以小学教育为中心的素质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新的探索,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来重组现行的课程体系,用最新的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让学生在这数学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为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生活化课堂,强调与自然的连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一些老师认为从特定情境中提取的知识可以更全面、综合反映特定事物的性质,因此教学往往局限于单一的环境下进行,学生很容易地将其与现实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尽管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还算有效,但也有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感觉[1]。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情景与课堂内容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画面,使教学更具生动和吸引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与生活化教学联系起来,利用多媒体分段展示图像,从而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的时候,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师生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历、钟表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时间的变化过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动画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通过观看和讨论这些视觉材料,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应用,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 QQ已经越来越多地作为人们最重要的沟通手段,也是师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沟通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新课标下,数学老师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跟同学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作业进行实时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利用微信、 QQ等网络平台,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2]

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三年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之后,教师主动地用微信和同学们进行沟通,用微信来调查他们的课外学习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看看他们能不能自己找到生活中属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三、使用智慧白板,梳理学习思路

小学的数学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而小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还处在提高的过程中,所以,当学生学会许多类似的知识点以后,就会产生一些概念混乱的现象,这就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智慧白板建立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画出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让他们迅速理清各个知识点的内部逻辑联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数学老师还可以通过智慧白板的教学方式,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智慧白板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引导学生绘制一个关于小数的思维导图,包括小数的含义、读法、比较大小等内容,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小数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防止概念混淆。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例如在购物中的折扣和在时间中的小数的表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所学到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整合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是一个非常有逻辑的科目。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复杂变简单,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难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相结合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3]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几何图形》这一概念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理解,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死记硬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图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圆锥”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把它的图形进行立体的、动态的展示,并且,也可以用 flash动画的形式,把三角形的转动变成圆锥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从而达到很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确保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东西。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化,建立一个信息化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枯燥的问题变得直观且易理解,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树林.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2):53-55.

[2]郭宏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146+148.

[3]代喜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6):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