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岗融合”的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探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廖佟佟

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

随着我国对“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与之相关的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为农业领域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就业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推动农业高质量与智慧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中职院校应提高对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立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现状做出切实改善,进而保证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契合。在此要求下,“课岗融合”教学模式在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有着深远意义,能够深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改成效,切实提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艺人才。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对“课岗融合”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课岗融合”的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建议。


关键词

课岗融合;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

正文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而随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我国当前农业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全面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基于此,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农艺人才参与到现代化农业发展建设中,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为此中职院校需要承担着培育高质量、高素养农艺人才的重任。在此要求下,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应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岗位责任为导向创新教学理念,其中“课岗融合”作为能够将社会岗位需求、工作内容等渗透于教学中的新型教学理念,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新时期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中需要做好“课岗融合”渗透。

一、“课岗融合”概述

“课岗融合”是指将教学与岗位实训进行紧密衔接,即将社会岗位需求、工作内容等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岗位要求以及所需技能,进而在岗位实训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掌握,实现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有效掌握[1]“课岗融合”作为具有鲜明特点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在“课岗融合”模式下均有着双重身份,其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是身处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即不仅掌握专业教学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将大量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相结合。而学生则不仅是在校就读的学生,也是接受岗位技术培训的实习工人,不仅需要在校完成课程学习,还需要在岗位上完成相关工作,这就促使学生能够及时将理论付诸实践,进而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熟悉实际的农业技术操作,积累相关农业技术的经验。基于此,新时期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需要融合“课岗融合”理念,进而“课岗融合”支持下培养出兼具农艺技术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岗位经验的综合型人才。

二、基于“课岗融合”的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建议

(一)开设校本课程,构建“课岗融合”基础

目前,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中采用的教材多包含理论性知识概述,因此在实施“课岗融合”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岗位实训要求,解决现有教材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现状。在此要求下,中职院校应开设校本课程,以此构建“课岗融合”基础,保障“课岗融合”教学的顺利进行与高效开展。在校本课程设计中需要立足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需求以及当前农业领域对农艺相关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而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行业现状”等作为校本课程开设的重点内容[2]

“果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果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与意义,使其树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将近年来各地区果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中采用的先进技术讲解给学生,如无人机植保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等,让学生掌握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农业行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二)增强师资力量,构建专业的“双师”队伍

基于“课岗融合”特点可知,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需要为学生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又需要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并传授学生工作经验。为此,针对中职院校当前教师普遍缺失一线岗位工作经验现状,需要将构建“双师”队伍作为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要求下,可同时推进以下两项工作,一方面聘请合作企业中生产经验丰富的员工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使其与校内教师进行配合,以此使“课岗融合”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则是组织校内教师到合作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在此过程中汲取一线员工岗位工作经验并对社会岗位需求有着更加全面的掌握[3]

(三)投入充足资源,打造“课岗融合”基地

“课岗融合”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实操,既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产实践基地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中。因此,为向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生产性实训机会,中职院校需要投入充足资源,打造“课岗融合”基地,进而促使学生在生产实践基地能够有效的将知识理论转化为生产技能经验。在“课岗融合”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发展需求,将土壤肥料、种子质量检测等现代农艺技术设备引入到基地中,同时开展大田作物示范栽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项目,以此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下投入到真实的生产实践中,以此在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有序配合的同时,切实加强学生对农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乃至为学生进入社会,提前适应岗位做好准备[4]

(四)考量实际情况,考虑“融合”的季节性

虽然,近年来反季节农产品不断出现,但季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仍旧存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时间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同时也要结合季节变化来调整“课岗融合”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既能够尊重农时,又可避免学生在单层次的学习中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基于此要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需要在农业生产基地开设“长周期作物”与“短周期作物”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最佳的时间完成农作物播种、收获等工作,进而在传统农时标准下完成相关农业知识的教学任务,以此减轻季节变化对教学的影响,同时让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符合农业实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基于“课岗融合”的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探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不仅可知“课岗融合”的概念与特点,还可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构建“课岗融合”基础、增强师资力量,构建专业的“双师”队伍、投入充足资源,打造“课岗融合”基地、考量实际情况,考虑“融合”的虑季节性等建议能够加强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进而促使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在“课岗融合”理念支持下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农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显扬.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刍议[J].甘肃农业,2020(03):106-107. 

[2]苏显扬.基于“课岗融合”模式的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探究[J].发展,2019(12):120-121.

[3]陈风云.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8):191-192+220. 

[4]杨留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六转五融合”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8(04):1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