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策略——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为例
摘要
关键词
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策略;一级计算机基础;MS Office应用
正文
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认证,社会认同度不断提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让两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旨在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1.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首先,面临比较复杂的学情。不同学员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学员可能面临“吃不饱,消化不了”、“轻理论,重实践”等现象。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面繁杂、涵盖面广,具体涉及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多媒体、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等,如何划清重难点,科学分配课时,怎么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矛盾都需要进一步论证[1]。最后,学员主体地位不突出。目前教学大多是教员借助多媒体讲授课程,再布置一些小任务,以期达到教学目的,难免会造成“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而忽略了学员的主体地位,使得学员学习热情不高,被动接受,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要义,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2]。
2.融合策略
2.1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关联性很强。比如: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其考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与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功能和使用等。这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高度契合。然而,现目前很难找到一本相对完备的教材,因此迫切需要结合专业特点,以计算机考试大纲为指引,将教材内容及学员未来工作需求相整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与时俱进,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热情。
2.2完善实践平台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是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计算思维。就拿《大学计算机基础》来说,需要大量的实践时间,而实际的课时分配却远不足以支撑大量的实践,这就要求学员在课下挤出时间及时巩固,按时完成实践任务。据调查,大一学员大部分没有电脑,课下练习仅靠图书馆、学员队的电脑练习。虽然有在线练习系统和单机版练习系统,但是这些系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系统的兼容性、准确性、有效性。众所周知,针对 MS Office 2021年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版本由2010版升级成2016版(中文专业版)。新、旧版本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及时更新系统、修正准确率也是迫在眉睫的。此外,不能单一的依靠现有的平台题库,如何结合学员实际需求和等级考试考点设计完善题库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否则,学员收获甚微,一味刷题,而不加以思考,死记硬背,进而演变成新的应试教育。
2.3改变教学方法
作为教员应该在兼顾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同时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分层教学法,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既能兼顾基础薄弱的学员,又能让有一定基础的学员更上一层楼。二、任务驱动法,教员可以在课前布置好下次课的目标任务,提供一定的基础素材,让学员自主发挥,独立完成,体会学习的乐趣。三、观察比较法,比如在讲Word时,可以让学员制作宣传海报,而后相互赏析作品,甚至可以用一些经典案例对比,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鼓励学员利用碎片时间参加线上慕课学习,探索新的知识,获得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成立学习小组,互相帮带,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作为教员要及时主动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和实质区别,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充分注重教学反馈,环环紧扣,形成闭环,培养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具有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新型人才,以更快、更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的需要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濮阳莉.中职校计算机教学与等级考试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09):136-137.
[2]濮阳莉,郭凤清,亓峰等.基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NCRE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影响探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1,26(04):98-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