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趣味教法的探索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教学策略
正文
小学生处在人生学习生涯的开始,这意味着他们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存在有兴奋占优的心理特征,在意志上的自觉性、持久性和自身的自制力不是很成熟,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其选设与之认知相符的内容以及丰富多元的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充实、愉悦的学习和运动体验。
一、突破传统课程资源限制
当代小学生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物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也因此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会更高,了解新知的途径也更加广泛。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应当从课程出发,结合实际学情来进行开放性的体育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激发,并且能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以及运动带来的乐趣。本着突破传统教学规则束缚,创新优化教学实践过程的目标,教师可以从器材及相关课程资源的选用上开始,为学生营造一堂开放且快乐的体育课。例如,在进行障碍跑时,教师可以将本课的主题元素选定为环保,让学生选择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障碍物,也可以通过在跑道上合理摆放废品的方式来让学生边跑边捡,最后以所用时间和拾取废品数量来进行综合打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跑道上安置垃圾箱,学生没拾起一个废品都要正确放到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垃圾箱中,投放正确者得分,反之任务失败。整个教学过程既锻炼了学生对于障碍跑的技巧掌握,在训练学生身体协调、灵敏度等素质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了一个健康生活的环保意识。
二、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体育课堂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收获身心多层面的愉悦和满足。为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善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通过为学生留白的方式,以实现探究的有效性,令学生在足够的探索空间中形成主人翁意识,感受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训练学生的跳跃力时,教师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拿上一个饮料瓶,里面分别装好水或沙子,将全班学生分为4-6组,每组配备一个篮球,将学生们提前准备好的瓶子依次摆放好,瓶与瓶之间间隔为1米,从排头开始,每组学生依次跳过直至终点,将手中的篮球交于组内下一名早已等待好的成员,以接力的形式来完成障碍跳跃赛。在此基础上,课堂氛围达到了一个较为活跃的理想程度。
可以说,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内容并不匮乏,涵盖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桌面竞技等多项体育运动,而加上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教师更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与实际学情来实现对教材的有机开发,比如根据现有条件和实际学情来选择学生感兴趣或是喜爱的体育运动内容,像是田径运动中跑跳结合类的项目,也可以配合竞速类游戏规则来提高趣味性。亦或是以传统武术为基础的体操,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可以说,学生始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也应当明确一切教学资源的意义和价值,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模式,以更加多元且符合学生实际特征的形式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兴趣对于学生的驱动,使体育课堂充满趣味和欢乐。
三、优化教学固有内容中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之所以不能够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理念所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当主动地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结合实际学情完成更新和改进,以游戏性、竞争性等原则为基调,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带去新鲜感和满足感。比如对待同一类型的内容,要考虑到课时安排和学生的接受度等多方面原因,这就需要从教学容量和组织方法来进行改进,避免重复性内容在课堂活动中的出现,虽然是传统的体育项目,但也要具备层次性和挑战性,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习是一个重复累加的过程,而是每一课都会有惊喜和新鲜的一次尝试。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在遵循高质量生成的教学设计原则之下,积极探索趣味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内容,帮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和运动体验中树立起一个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的健康生活理念,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爽.趣味引领,参与训练——浅议小学体育教学策略[J].体育风尚,2019(07):178.
[2]叶璟珑.让学生动起来——浅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化[J].年轻人,2019(14):142+196.
[3]杜纯超.争做“四有教师”——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趣味化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207-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