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姜慧娟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330095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困惑和课程压力,提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包括多元化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以及与时俱进的课程设计。这些创新路径将有助于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社会多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让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思想困扰;另一方面,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传统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难以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困扰的原因分析

在新时代,大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他们面临着诸多思想困扰。这种困扰的背后,涌现出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成长过程。首先,社会多元化的影响成为思想困扰的根本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在交汇融合,形成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结构。大学生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碰撞。个体差异、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等因素使得每个大学生在这个多元社会中都有独特的思想需求,同时也更容易陷入对于自我认知和生活定位的深刻思考。其次,信息时代的冲击是大学生思想困扰的重要原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的途径日益广泛。然而,大量信息的涌入并没有使大学生成为信息的“智者”,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信息的“困扰者”。面对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大学生不仅需要理性辨析真伪,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建立稳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信息时代的特点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感到迷茫和困扰,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教育。最后,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传统性也是大学生思想困扰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灌输,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的机会,容易产生思想的僵化和局限。同时,部分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脱节,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于多元知识的需求,导致他们在思考时感到困扰。

二、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设计

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内容设计是创新工作的关键一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学生个体差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计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引入新颖而有深度的思想政治话题。可以以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科技创新等为切入点,探讨涉及人类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例如,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探讨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引领科技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又能对思想政治产生浓厚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要与时事热点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例如,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如青年创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座谈会、论文撰写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设计应当促使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通过引入不同文化、思想流派的内容,让学生接触到多元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辨别信息、包容差异的能力。这有助于打破思维的狭隘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的现实,形成既有坚定信仰又能够包容不同声音的思考模式。

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通过在线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线上教学可以结合线下课堂教学,通过在线讨论、互动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形成更为灵活的学习氛围。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实践、注重团队协作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服务等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指导作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实践性课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还包括课程互动设计。通过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加课程的互动性,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思考。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活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创造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与时俱进的课程设计

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课程设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社会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观念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知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设计必须不断更新,引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成果。通过与社会热点结合,使得课程更富有亲和力和现实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深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计要保持与时俱进,首要之务是引入最新的理论和观念。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及时将相关理论纳入教育体系。例如,可以引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论研究,使学生对这一理念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更新教材,反映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扰和社会问题。课程设计应当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使得教育内容更具亲和力和现实感。通过将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接触到社会问题,增加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例如,结合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增加实例分析和案例教学,使课程设计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将真实的社会案例引入教学,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理解和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演讲等形式,营造轻松而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种方式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案例

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过程中,一些高校、教师和学生通过积极的合作,采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以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国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某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设了名为“社会实践与价值观培养”的创新课程。该课程以社会实践为主线,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实践经验,促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心,使价值观培养更具体、更有实际意义。一位思政教育的教师尝试采用“互动式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引入多媒体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考和困惑,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单向灌输,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政教育,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某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了“社会实践创意大赛”项目。这一创新活动以学生自主组队参与社会实践为基础,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并实施具有创意性的社会服务项目。比如,一支团队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另一支团队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公益课程普及。这种项目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某高校推出了“跨学科论坛”活动。该论坛邀请不同专业的教授和学者,以跨学科的方式探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不同学科相结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前瞻性和深度。一所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开展“社区服务导向”实践项目。学生通过深入社区,了解居民需求,通过各类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又加深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贴近实际的效果。一些高校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传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方式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不仅适应了学生熟悉的社交媒体环境,也促进了思政教育的传播和互动。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的关键在于面对挑战,勇于变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首先,要深刻理解大学生思想困扰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教育内容设计要多元化,注重与时事热点结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再次,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结合线上线下、项目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后,课程设计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引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海波.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7 (02): 58-63.

[2]刘国龙, 陈龙. 刘国龙, 陈龙. 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M].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2105.

[3]程晓丹, 齐鹏.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J]. 大学, 2020, (45): 82-84.

[4]刘廷明.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J]. 党史博采(), 2019, (09): 66-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