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苏文

尤溪县台溪中学

摘要

在农村初中教育中,留守儿童的现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监护情况和不良习惯的问题,探讨了学校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措施。首先从监护情况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设立专业辅导员等方式,以缓解监护不足的问题。其次对不良习惯问题,本文建议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兴趣班设置等手段,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最后学校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文体活动、实地考察等手段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监护情况

正文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分析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犹如大地上独自绽放的一朵花,孤独而坚韧,身披着生命的沉甸。然而,这些儿童的生活并非如同阳光般温暖,而是充满挑战与困境,在这茫茫乡野,监护的缺失成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巨大阻碍,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种下关爱的种子,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有的父母因为艰难的生计,只能远赴他乡谋生,留下孩子在故土。大千世界,孩子与父母却犹如天涯海角,心有灵犀却无法相守。这让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承受了独自面对琐事的重担,学业、饮食、安全,皆须独立应对。其次在成长的路上他们缺乏父母陪伴的温馨,没有亲情的滋润,成了生命中的一大空白。正是在这空白中,有的孩子选择逃避,迷失在虚拟的世界中;有的孩子则在寂寞中迸发出对知识的渴望。不同的心路历程,却都根植于监护的真空。由于监护情况的不尽人意,一些留守儿童沦为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身心发展上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和全面的满足。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得他们在社会舞台上更加艰难。

 

(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分析

在这片看似静谧的农村土地上,留守儿童像是被生活的风起云涌吹散的种子,孤零零地生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然而,正是这个小天地,塑造了一些留守儿童身上那颇为引人注目的不良习惯。首先由于缺乏父母的温馨照顾,他们在生活自理上逐渐养成了一些散漫的习惯。例如,有的孩子在学业压力下放纵自己,沉湎于电子游戏、虚拟世界,不自觉中远离了课本和知识的海洋。其次由于亲情的匮乏,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了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抱有一些叛逆心理。这种情绪的释放,往往表现为一些小打小闹、逆反行为,这或许是一种在孤独中寻找存在感的方式,却又不经意地让自己跌入了一种无形的陷阱。最后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亲人的关怀,对于社交和沟通的需求逐渐淡漠,他们习惯独来独往,陷入自己的小世界,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逐渐减少,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团队合作或社会交往时显得有些拘谨与不安。

 

二、学校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措施

在农村学校,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犹如在一片宁静的田园中播下种子,期待着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这片校园应当成为留守儿童人生成长的温床,让每一个心灵都能在这里找到依托,发芽生长。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的关怀小组,将关爱和陪伴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每个小组设定一位贴心的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像春日微风一般,温暖而不拘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还能够在心理上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呵护。其次学校可以设置定期的学科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业差异,提供更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让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渗透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深处。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如对学科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最后学校应该着力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学科竞赛、文化活动等,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意愿,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的各项组织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学生会、文艺社团等组织,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明白团结协作的力量,这既可以拓宽他们的交际圈,也能够为他们的性格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这片农村的土地上,留守儿童如同成长在风景旖旎的田园中的一朵花朵,渴望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绽放出绚烂的色彩。学校,应当是这片花海中的一把金钥匙,能够打开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花房,让他们在知识的花海中悠然绽放。首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课程设计得生动有趣。或许,在一堂数学课中,通过趣味游戏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一节语文课上,通过朗读和小品表演,让学生在乐趣中体验语言之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打破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更能够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之火。其次通过设立文学社、科技创新团队等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发展的机会,或许在一个文学社的角落,会有一位沉浸在文字创作中的天才少年;在科技创新团队中,可能会涌现出一位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未来科学家。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更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同时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引入一些富有创意和活力的人士,为留守儿童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或许,这样的活动能够在孩子们心中点燃对未来职业的向往之火,让他们在学习的路上更加有方向感。最后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户外拓展等形式,让留守儿童亲身体验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或许,在参观一个农田,孩子们会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户外拓展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会在实践中得到深刻的理解。这样的体验,既能够增加学科知识的实用性,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实际兴趣。

 

结论: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中,学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加强监护服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业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百锁.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2021(37):47.

[2] 张胜三,董俊兰.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1(12):42-43. 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1.12.018.

[3] 张志华.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 文渊(小学版),2020(5):372-373.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0.05.5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