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查干沐沦河流域民族生育文化——以乌兰图嘎嘎查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好秀其

(内蒙古师范大学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生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生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查干沐沦河流域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各民族文化逐渐融会贯通,这种文化上的深度交融表现在生育文化方面。本文对清代以来查干沐沦河流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以乌兰图嘎嘎查生育文化为个案,探讨了该地区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进程。


关键词

查干沐沦河流域;民族;生育文化;交融

正文

生育习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表现出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查干沐沦河流域乌兰图嘎嘎查的生育习俗文化虽然深佛教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响,但在各民族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各民族的生育文化也表现出共同性和共通性,并形成独特的地域生育文化。

一、查干沐沦河流域乌兰图嘎嘎查建制沿革

查干沐沦河流域乌兰图嘎嘎查隶属于今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位于大板镇南部,区域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海拔在500-600米以上。清初划定蒙古诸部牧地时,查干沐沦河流域属巴林巴林右旗。巴林右旗第一任扎萨克色布腾因效忠清廷有功,于顺治五年(1648)二月,顺治帝下嫁固伦淑慧公主于色布腾。顺治七年(1650),晋封辅国公额驸色布腾为多罗郡王。色布腾与淑慧公主育有四子,分别为鄂齐尔、格哷尔图、纳木扎、阿拉布坦。他们及其后代被称之为四门台吉。1667年(康熙六年)色布腾去世,其长子鄂齐尔承袭巴右旗扎萨克职位,其子孙形成一门台吉,占有牧地最广,且丰美。顺治至康熙年间,固伦淑慧公主四子分属牧地时,现乌兰图嘎嘎查属色布腾和淑慧公主次子辅国公格哷尔图的所属牧地[1]

直至建国前,现在的乌兰图嘎嘎查属于巴林右旗巴彦罕嘎查的达尔罕屯。建国后,乌兰图嘎嘎查先属于巴彦罕的达尔罕嘎查,1952年划归大板。1956年又隶属巴彦罕,名为乌兰图嘎一、二牧业公社。1958年巴彦罕人民公社成立,乌兰图嘎成了乌兰图嘎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苏木,大队改为嘎查后,原巴彦罕公社分为独石苏木和巴彦罕苏木,乌兰图嘎成为独石苏木属乌兰图嘎嘎查。2001年独石苏木与大板镇合并,乌兰图嘎嘎查又属于大板镇,直至现在[2]

二、满蒙联姻、宗教信仰对乌兰图嘎嘎查生育文化的影响

满蒙联姻是清朝统治北疆地区的基本政策之一。清朝通过满蒙联姻不仅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查干沐沦河流域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1648年,清太宗第五女淑慧长公主阿图下嫁巴林郡王色布腾时,携300户燕支人(指公主陪嫁人户)到巴林右旗。1691年,康熙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下嫁巴林郡王乌尔衮(色布腾之孙)时,又携240户燕支满洲、汉人。这些公主陪嫁人户成为当时巴林右旗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陪嫁户来到巴林右旗的人口当中不仅有蒙、汉、满等三种民族人口,从《旧氏族谱》中可以看出燕支满洲人当中还有锡伯人、卦尔察人和达斡尔人[3]

作为陪嫁人的这些人户跟随公主来到巴林右旗后,在该地区逐渐定居繁衍,以燕支满洲人的身份与当地人沟通来往。在与当地蒙古族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吸收当地民族习俗、语言文字等,并文化上相互影响,形成了查干沐沦河流域独有的地方文化。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之前曾普遍信仰萨满教,虽然现今很少有蒙古人信奉萨满教,但萨满教的有些遗迹仍存于蒙古人的生活习俗当中。如,萨满教祭天仪式流传至今。蒙古人称女萨满为“雅都干”,系接生婆。由于该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们的收入低、思想古板,至20世纪末仍保持接生婆这种生育旧习。除此之外,萨满教的遗迹还有雅都干顺利接生新生儿后,孩子的长辈向天、地供奉牛奶或酥油来祷告,祈求幼儿消灾避难,平安成长[4]

佛教在巴林蒙古人中广泛传播,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教育被佛教所影响,渗透在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当中。直至后来,在巴林右旗人们会让喇嘛诊脉治病,也会去寺庙喇嘛处为自己的孩子祈福或者赐名。值得一提的是,受萨满教影响的“雅都干”这一职业从未被代替或消失。

三、乌兰图嘎嘎查生育文化的发展

伴随着近代西方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在中国的迅速传播,西医、西药、乃至西洋外科手术开始进入中国医疗领域逐渐发展,并有代替中国传统医术的趋势。晚清时期,因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利,思想保守封建,直至建国时期,查干沐沦河流域生育文化依然受宗教风俗影响较深。

建国以后,国家学习西方医疗制,建立了现代医疗卫生制度。1958年11月乌兰图嘎嘎查举办了第一届妇幼卫生新方法助产学习班。1959年乌兰图嘎嘎查被评为全旗妇幼卫生示范单位,并同年成立新方法助产站。1962年巴彦罕公社医院在红旗嘎查经过多次培训培养了一批接生员。虽然通过多次培训来发展生育卫生医疗条件,但其本质从未发生基本变化。接生新生儿时依然在用“雅都干”助产,在嘎查依然保持着在家生育的旧俗,很少有人去医院接生。

总之,查干沐沦河流域的生育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含着很深的民族文化和各民族交融的影响,其中来自宗教信仰所产生的习俗影响对生育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查干沐沦河流域的生育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生育文化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雅都干也渐渐的疏远出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赵阳.乾嘉时期蒙汉通婚禁例废止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25-28.

[2] 杨选第,金峰校注.理藩院则例[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3] 乌兰托嘎嘎查志编写组.乌兰托嘎嘎哈旗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4] 泰米尔.巴林右旗与淑慧公主[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