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图形与几何的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瑞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青年路小学 0323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图形与几何的创新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引入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并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本研究选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教学依据,针对三个关键点展开研究,即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这些创新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图形与几何的深入理解,并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又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传统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往往以板书和讲解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提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高段学生的图形与几何学习效果。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发现其中的图形元素,并进行分类与比较。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物体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图形特征,如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学生可以将不同的物体按照它们的形状进行分组,以加深对不同几何形状的认识。其次,利用具体的实物和模型展示不同的几何形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使用拼图游戏、积木和纸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和理解图形特征。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让他们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同时向他们解释每个图形的特征。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纸张和剪刀制作各种图形,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这些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对空间图形的感知。通过观察和亲身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并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同时,这些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共同探索中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是培养他们对图形与几何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形状的特征,并推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几何形状,并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你们能从这些图形中找到什么规律?这样的提问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逐渐发现几何形状的共同点和特殊性质。比如,学生可能会发现正方形的所有边长度相等,或者在一个三角形中,角的总数始终为180度。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这些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理解背后的原理。组织小组合作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发现图形规律的有效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和探索一个特定的几何形状或问题。例如,给每个小组一个不同的平面图形,要求他们描述该图形的特征,并找出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并共同发现几何形状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合作,学生相互启发和补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案例和练习题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图形特征和规律的理解。教学案例可以是真实生活中与几何形状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给学生一个城市规划的案例,要求他们根据不同形状的土地区域特征选择适合的游乐设施。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级别,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图形规律的掌握,并提升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逐渐增加问题的复杂性,促使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图形特征和规律。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设计开放性问题和任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几何。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让他们设计自己的几何作品或解决实际问题,如校园环境改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例如设计一个能够容纳多种花卉的花坛,或者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学生休息和交流需求的户外座椅。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利用几何形状和空间的原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作品,并说明其构造原理和特点。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又促进了他们对几何形状的深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及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尝试。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想法,并互相交流、启发。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从他人的创意中获得灵感,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校园环境改造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需求或挑战,如如何合理规划空地的使用,如何在有限的区域内打造多功能的休闲场所等。学生需要运用几何知识进行建模和规划,考虑到空间利用效率、美观性和功能性等方面的要求,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这样的任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分享,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和反思。这种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结束语:本研究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高段学生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效果。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然而,本研究仅是初步探索,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振华.浅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J].智力,2023(31):116-119.

[2] 王莎莎.创新教学方式  改进数学教学——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3(09):37-39.

[3] 张炳龙.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3(24):17-18+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