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干预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教学研究
正文
结题备注:本文系 “2023 年黔西南州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为:2023QXNZ143
高中生物教材是在初中生物教材上的发展和继承的,相比较初中生物内容,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更有层次也更为深刻。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到生物学习时会下意识地用初中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新的相似的知识,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这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好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更加需要教师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积极寻找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教学的共通点,并将此作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1.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课堂都要求学生在课上将教师的板书记在课本上,不同点在于教师板书的内容,初中教师板书结果,不需要学生思考。而高中教师板书要点,需要学生在课下认真钻研。教学方式不同也体现在了教学目标上,高中生的教学目标更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上,但初中生物更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直观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做出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度过适应期。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初高中生物的教材,充分了解其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在备课时需要同时从初中生物教材和高中生物教材取材,做好课程内容的设计,并通过两种不同的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难度的区分,找到难度区分的变化点,给学生树立一个标准,让他们对自我的生物学习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其次,教师要衔接好学习目标。如果说做实验仅仅是“微观方向”上探究生物原理,那么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实际结合就是为什么学习生物的“宏观方向”。所以,想要用实验来提升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生活实际,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科?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高考选考学科之一,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学习生物是为了探寻更多生活中未发现的奥秘,从中感悟生命的本质。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生活实例时,也要顺带讲解这样的现象都对应了哪些初中、高中所学的内容,这样也可以加快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最后,教师要改进教学环节。对比教材内容可以发现,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生物来说更加深奥和抽象,而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授受式教学手段,并通过多媒体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印象。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感知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所以被动的教学模式以及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生命观念,主动探究课堂知识,从而提升学习理解能力。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讲述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让学生在多媒体中直观地观察细胞的构成。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材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讲解得更加详细和深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对这一内容进行探讨,从而在生物课堂中树立生命观念,明确动植物细胞的成长过程,在提升学习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强自我探究,为接下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2.学法和学习习惯的衔接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和简单模仿,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只会跟着教师走。到了高中阶段,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和总结规律,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做好学法和学习习惯的衔接,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应由“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上课睡觉固然有教师的责任,但更多原因是缺乏兴趣而缺少学习的动力。一旦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习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其次是方式上的转变,应由“我学习”转变为“我会学习”,机械地听课、记笔记只会导致听得懂,不会做,自主、合作、探究才能让理论和实践完美契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探究能力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为了实现学科能力的衔接,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可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实验进行自我探究,改变学习方式,最终促使应用与实践。在教学“光合作用”时,初中教师主要以授受式教学对光合作用的特点以及过程进行了探讨,学生以被动式学习为主,而高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理解之外,还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产物,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这一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这一知识的理解将其进行应用,解决植物的生长问题。这样不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将课堂知识得以实践和应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最后是习惯上的转变,应由“老师规定我怎么做”转变为“达到学习目的我应该怎么做”。初中生的生物学习是有些被动的,他们是属于思维上的被动,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初中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他们的第一个想到的是问教师,事实上自己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种发问的习惯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高中教师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应该带领他们探究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生物研究方法,推荐学生使用。如在区分细胞呼吸的功能和时间段时,可以选择图表演示、画曲线图、写方程式等方法思考后再做题。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帮助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实现学科能力的衔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注意对初中与高中的进行对比,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此成功过渡到高中,从而转变学习态度和方式,在课堂中进行自我探究,以此提升学生的生物技能和素养,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使生物课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程雪梅,曹芳.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衔接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19):21-23.
[2]刘淑萍,李贞彬.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2019(04):146.
[3]任小楠.刍议初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衔接[J].试题与研究,2022(20):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