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和学生良好沟通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邓飞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10001

摘要

在中学阶段,班主任与学生构建起和谐的关系需要多和学生良好沟通。因为良好沟通不仅能让师生双方共情从而在问题解决上更容易达成共识,而且有助于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和班级的动态。在对好的方面我们可以大力鼓励表扬,对隐患的苗头及时干预扭转,从而实现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关键词

沟通;班主任;管理工作

正文


一、在班级管理中和学生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从社会大环境而言,随着社会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学校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家校矛盾也不断地被激化,慢慢演变为将家庭和学校两个本来应该合作的主体变成一对矛盾的主体。当下教育环境下,学会和学生良好沟通对于学生的成才、家校的团结、学校的发展亦或是对于老师本人的教书育人生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班级管理的推动者,班主任应采用有效的沟通艺术,通过良好的沟通搭建起师生团结和谐,家校理解配合的桥梁。

从班级发展来看,和学生良好沟通能更快速高效的帮助我们进行班级建设和育人工作,并且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魏书生曾提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口号,他找学生谈话就有着良好沟通:不管是普通学生,还是“班官们”,总能得到学生的真情流露,这为他能够高效的班级管理打好了基础,从而实现学生们心悦诚服的高度配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 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和学生良好沟通是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二、在班级管理中和学生良好沟通的方法

1.良好沟通的基础:学会共情。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是人本主义理论创始人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也可翻译为“同感”“移情”“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心理学上的“共情”是指咨询员一面聆听当事人叙述,一面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体验来访者主观的想法与情绪,对来访者所处的情况要达到心领神会,然后跳出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将他对来访者的了解,传递给来访者知道,对其进行帮助。

在和学生良好沟通中,共情是一剂良方。共情能力高的班主任,能平心静气地从学生的角度体察、关照学生的心理感受,努力使自己的管理育人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从而收获思想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共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1]。因此班主任在沟通时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去阐述观点,学生会更愿意向具有共情的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就可以从中发现潜在信息和主要问题,提高沟通效果。

2.良好沟通的关键:提升人格魅力。

班主任人格魅力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修养、行为等各方面体现出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力。如果班主任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其思想和行为容易被学生接受,也容易感染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笔者认为人格魅力主要分内外两点。“内”要心中有爱:也就是对全班的爱心与关心,对学生进步时发自内心的开心与欢心,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耐心与恒心,正所谓真心换真心,学生更愿意与这样的老师进行沟通。“外”要手中有活: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好、班会活动组织佳、偶发情况处理妙,言行端正好榜样。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的生命线,如果生命线没有抓住,也会影响和学生的良好沟通,而班会活动组织和偶发情况的处理等是让学生敬佩和信赖的关键,所谓亲之则爱之,沟通效果也会更好。

3.良好沟通的保障:注重说话方式和语言艺术。

说话方式有时比内容更重要。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形式和内容,两者不可偏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的班主任认为我对你的心是好的,我的内容是好的,所以我的方法就算再专制武断,不尊重人,你也得听我的,因为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就是典型的重质不重文。学生首先是个人,你没有尊重他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你的内容就算再对,学生也会反感,也要和你逆反,最终效果就只会南辕北辙。

语言艺术主要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有声语言:班主任要多用接纳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批评,责备或学生难以接受的语言。沟通过程中可以用“好不好”,“原来如此”等表示尊重鼓励学生发言。无声语言:可以有效利用身体语言,眉毛一皱:此事很重要,眼睛平视:老师正在听,微笑能让对方放下戒备,身体前倾表示我很好奇下面的内容等。无声语言运用恰当有时胜过千言万语,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4.良好沟通的技巧: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

部分高中班主任在落实德育工作时带有强制性色彩,工作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沟通学校、班级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不能熟练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2]。班主任不是做他们的监督员和管理员,我们具有相同的目标和经历,绝不应该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而是应该成为帮助并陪伴他们成长的大家长。在沟通过程中,有些班主任和学生沟通气氛剑拔弩张,不利于良好沟通,解决问题往往事倍功半。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育陋习,规避当众训斥体罚、讽刺挖苦等管理方式,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更加温和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教导学生[3]

比如说在处理迟到或者上课讲话等现象时,可以根据学生和班级情况公开或者单独和他说:按照学校规定,你这样的行为是要上报德育处进行处分的,如果对这样的行为容忍就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如果不上报也是我们老师的失职,但是老师也发现你平时上课积极发言,爱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师也很为难。你说怎么办?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一般会要求网开一面,这时候老师可以说:好吧,那老师相信你这一次,把此事先压在我这里,希望你后面好好表现。这时候学生会知道你没有站在他的对立面去处罚他,对立面是规章和制度,我们是在帮他。

三、班级管理中如何长久的保持和学生的良好沟通

1. 跟随学生共同成长,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变化。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在不断成长发展的,班级几十个个体,出现变化才是班级的常态。听话的学生也会出现做犯错的事情,细心的学生也有马虎疏忽的一刻,调皮的学生也有成为班级得力干将的可能。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想保持良好沟通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变化,不要惧怕变化。过去的沟通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良好沟通要切合当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沟通后及时复盘,总结提升沟通方式和技巧。

每次沟通结束后,结果好可以分析、不尽如人意也能分析,要做到有细节有阐释,将对某次沟通的思考转变为更大场域下的思考。如对不同的学生沟通能否适用、体会学生语言背后的意义、注重开场与结束时的语言切入等。通过复盘、反刍、总结,提升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从而为下一次良好沟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学会和和学生良好沟通可以有效地转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某件事情带来的影响,从内心认同班主任所说的话,从而主动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优化教育管理的效果。同时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可以引领班级学习氛围和班风往正向发展,可以增强班级团结一心的凝聚力,从而塑造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刘璐,王珺华,彭琳.用心交流用爱教育—共情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西藏教育,2023,(2):62-64.

[2]张琰.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工作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3,(16):87-89.

[3]汪洁.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嬗变与实践[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1):6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