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幼儿期对幼儿的性格形成至关重要,幼儿期内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处事态度,帮助其在遇到问题时沉着应对,控制情绪,对生活保持乐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其今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根据现有研究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总体并不乐观,多动症男孩的总发病率为5%,女孩总发病率为3.4%;多发性抽动症病发率为0.05%-3%;5-6岁的儿童的真实遗尿发病率为12%-22%。根据近年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心理精神障碍为10%-20%,严重精神病占比达3%。如此结果令人堪忧。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学习、规则、交往等方面。在生活上,许多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存在误区和误解,认为孩子的物质要求满足后心理自然健康,这种现象在祖辈代养的情况下更为普遍,溺爱使幼儿自大、目中无人、丧失基本自理能力;在学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家长秉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理念,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种观念更加占据主导。家长对幼儿期望增加,重视知识的记忆与储存,忽视幼儿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种行为犹如拔苗助长,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在规则上,家长对幼儿的过度放纵使幼儿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不遵守公共秩序,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交往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没有团队意识,性格孤僻,自私自利甚至有暴力倾向。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早期性格的形成及心理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持久性。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里健康,幼儿健康的心理更利于家庭内部的和谐。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错误教育方式仍占据很大一部分,亟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受传统观念、现实压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家长的生活重心不在家庭上,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幼儿的影响,选择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忽视幼儿感受,缺少耐心,使得错误教育方式仍占据很大一部分。教育观决定教育方式,当代家庭错误教育方式众多源于父母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在鱼龙混杂的各种教育信息中没有加以分辨,没有选择真正适合幼儿的家庭教育。
(二)家长对待幼儿缺少耐心,缺乏教育知识
部分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对于男孩会更加宠爱,满足一切需求;另一些家庭对男孩调皮,淘气的性格缺少耐心,选择“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以期在短时间内管理好幼儿的行为、情绪等。这种针对性别采取教育方式的现象反映了家庭教育知识领域的空缺,对待幼儿的行为缺少思考及反思家长回应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三)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乐观,缺少重视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勉强处于中等水平并且除认知外,幼儿其他方面心理健康均低于正常水平,如果不加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将更加糟糕。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对幼儿的一切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但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错误观念影响,父母只重视幼儿知识的掌握,不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幼儿不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心理压力增加,奇怪行为增多,造成了幼儿心理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四)家庭方面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有限
众多研究表明,学校、社会对幼儿心理发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家庭是幼儿最初接触的环境,那么学校和社会就是幼儿除家庭外接触的最多的环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将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帮助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性格,待人待事的情感和方法,排解压力的办法,使幼儿能够更好适应学校和社会。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有效性策略
(一)舍弃错误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
1.辨别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大数据时代下家长会了解到多种多样育儿理念以及育儿方式,只有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才会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需要家长加强对幼儿的了解。因此,家长应增加对幼儿的关注,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分析幼儿性格,采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
2.反思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家长应及时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学会参考外界意见,尊重幼儿。对于幼儿的想法,家长不应迅速否定,应有更多的耐心,相信其并给予鼓励。另外,统一家庭内部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也是极为重要的。
3.关注幼儿性别差异适当调整教育方式
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长应有充足的耐心,不应盲目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应循序渐进,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另外父母对男孩女孩应有一样的爱,不应歧视,差别对待。
4.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进一步加强对幼儿的了解
幼儿园是幼儿除家外待的更多的地方,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及时观察到幼儿情绪及行为变化。因此家长应积极与教师沟通,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倾听教师建议,进一步改善对幼儿的教育。
(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遵循幼儿发展规律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3-6岁的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各项能力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对世界充满极大的好奇心,同时幼儿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幼儿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进一步认识世界。父母在教育幼儿时切勿拔苗助长,同时以身作则,为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2.教会幼儿学会发泄压力,表达自己的感受
父母不能每时每刻注意到幼儿发生了什么以及内心的变化,一些幼儿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长时间的压抑会使幼儿孤僻、冷漠,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家长应教会幼儿正确发泄的方法,同时告诉幼儿感受到痛苦、生气、难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向父母、老师寻求帮助,也可以和同伴诉说,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某一件事的感受,及时给予反馈。
3.增加陪伴,加强与幼儿的沟通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幼儿的照顾,幼儿无法感受到父母充分的爱,养成孤僻、沉默的性格,内心的无助无法得到解决加重幼儿的心理问题。父母应重视到家庭陪伴对幼儿影响,陪幼儿一起游戏、读书;加强与幼儿交流,幼儿回到家后主动问候幼儿在园内的活动,分享幼儿的喜悦与难过,发现幼儿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园应把幼儿放在第一位,以幼儿为主体,对幼儿的教育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的。同时构建家园合作平台,定期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通过家园合力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结语
幼儿期作为关键时期,对人的一生意义重大,幼儿期的心理状况会跟随人的一生。家庭,学校,社会都应重视这一时期的心理环境建设。除提供相关教育指导平台,家长联系会等方式,还需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强学前教师师资培训,增加学前教育投入,争取实现全领域幼儿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漆晶.试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关系[J].爱情婚姻家庭,2022(9):2.
[1] 汪成希.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思路探讨[J].成才之路,2022,000(005):61-63.
[1] 蒋春艳.探究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J].读与写:上旬,2021(9):1.
[1] 张苗苗.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2021.
[1]孔靖雯."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调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