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生; 批判性思维; 教学法; 应试教育。
正文
引言
这篇研究主要探讨了在高中阶段,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注意到高中期间是培养学生判断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时期,但关于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进行,特别是如何通过判断、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处理复杂现象这几个方面的方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开发的研究却不足。对于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情况,如学习压力大和过分重视应试教育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我们希望这个研究能为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帮助的策略和指导,使高中教育更加均衡地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转型期,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1]。于此他们也面临着甚为重大的生活决策,包括但不限于大学选择、职业规划等。批判性思维技能——指那种通过深思、分析并评估所接收到信息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以其融入学生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为高校思维能力训练提供了良好契机。其独有的课程体系涵盖了诸多决策领域,如政治道德、经济理论和历史文化等,能有效激发学生自发探讨问题、形成自我见解的能力。
对此,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两个层面分别是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评估与批判各种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接受和践行。在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物质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教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毛泽东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推动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使他们在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中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解释问题,借此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在一些实证研究中,教师通过组织量化研究,借助数据的力量,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的来看,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推动效果。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2、实施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与指导
2.1 课堂互动与教学法 有效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课堂互动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证明,采取互动教学法,如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反思,提升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基于此,教师应深化教学内容的研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3]。教师还应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犯错,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和批判,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潜能。
2.2 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 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针对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的思维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
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重点在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仅仅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这对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和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案例,教授批判性思考的具体策略和思考法则,使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均有所收获。
在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和指导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跳出常规思维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即:和解疑难,挖掘深意,理解真理,清解混淆,推广真理等。
3、思想政治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
在当今教育现状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应试教育往往存在冲突,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应试教育对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无可忽视。
在理解学习负担与应试教育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时,要明确一点:过重的学习压力和应试教育导向对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构成挑战[4]。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课外活动少,长期处于被动性接受知识的状态,很难发挥批判性思维。而应试教育的倾向更强调知识获取和背诵,着重于考试分数,忽视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锻炼机会减少,思维方式可能变得保守、僵化,对于争议性问题缺乏深入的独立思考。
在寻求平衡的过程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权重调整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并将思政教育理念有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如:将敏感问题和现实问题引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高考与升学[5]。故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应试教育相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和社会期待的统一。
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也是保证知识和能力平衡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教学技能,使其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现代教育科技的利用也是实现平衡的重要策略。如: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交互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开展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关注并进一步研究。在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应兼顾全面发展和优质教育的目标,旨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本研究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帮助高中生增进批判性思维。结果发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确实能提升学生处理哲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但我们的学习体系中,重视升学和应试教育,可能会影响批判性思维的成长。因此,我们提议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同时注意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不过,这个研究的样本选择可能有偏差,未来,我们还需要做更多、更大规模的研究,对此做出更全面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贾萌张宇飞.批判性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31).
[2]陈根.批判性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23,41(02).
[3]张洋子康彦.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9,0(06).
[4]冯诗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10).
[5]王静.浅析批判性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文存阅刊,20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