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光善

新泰市谷里镇五龙联办小学,山东 新泰 271200

摘要

本文研究探讨了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希望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利用生活元素,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关键词

生活元素;小学数学;融入策略

正文


    引言

生活元素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它强调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然而,有效的生活教学并非简单地将现实生活搬进课堂,而是需要教师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情境,使之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化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生活元素与数学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即教育” 就是对两者关系的最好诠释。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善于将生活元素渗透到课堂中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尤其在学习计算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为低落。为此老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将教材内容特点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执教乘法教学时,在开展教学之前,老师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小商店做一个实践调查,以便于选取适当的资料用于课堂。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平常都是吃什么样的早点? 我们学校周边的早点铺子你们最喜欢哪一家?在讨论早餐时,同学们都很感兴趣,都在发言,听完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可以抛出数学问题: 我们学校旁边的米线店,早上一共卖出 67 份米线,一份 8 元,那你知道他家今天的收入是多少吗?据此,同学们不仅列了算式、算出了结果,而且还告诉了大家自己是如何计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计算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这类设计,从具体生活背景材料出发,指导学生寻找和提出相关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抽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丰富内涵。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乐趣

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充分理解生活化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在理解了创设生活情境的教育意义后,就要求教师运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来创设数学教学环境,从而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数学知识,从而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究数学知识,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念。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知识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利用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进行设计为后续做铺垫,使学生能够随着问题进入到生活情境中去,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内容。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新知识教学前,用明确的知识主题让学生回想在生活中有哪些与之有关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情境中,使他们能够发挥学习思维的潜能。例如,在执教“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世界中去,能够把抽象的数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和生活的联系,使他们的数感得到较好的培养。老师有必要从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入手,指导学生数一数、读一读其中的数,让他们了解认识生活中的数字,并且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表示与读出来。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常见的事物,比如事先准备一定量的瓜子、设计数数情境环节等,以此为起点创设生活情境,请同学们数一数瓜子的数量是多少,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的数数和读数。

三、立足学科教材,实现知识教学的生活化拓展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育工作时,需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确保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数学教师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参考,立足教材的章节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延伸,由浅入深地进行数学实践生活化拓展,不仅可以以生活元素的科学使用来优化细致的数学教学设计,还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完成、生活观察、数学实践等活动中做到学习与生活的完美融合。比如在进行比的相关教学时,需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比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每个人拳头一周和脚底长度的比例一般在 1:1 左右,那么身高与脚底的比例是多少?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新知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字游戏或多媒体课件进行与比例相关的生活情境的合理创设,确保数学教学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四、创设合作活动,促使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协作精神。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小学生合作学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学到实质的内容。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生活化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把握,老师应该创设合作活动来带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求学生着重把握割补法,而割补法要熟练掌握,与学生亲自动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老师在安排新知教学活动时,给学生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用割补法剪、切、拼、接这个平行四边形,把它变换成其他熟悉图形,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知识迁移,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协作做出同样尺寸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来,然后每个小组成员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别探索出剪切和拼接平行四边形所采用的不同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受个性差异影响找出不同割补方法。然而,不管用什么办法,他们最终获得的都是长方形。且该长方形宽度与平行四边形高度相同,长方形长度与平行四边形底边相同。基于这个研究结果,学生很自然地将学习经验进行迁移,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样既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又增强数学探究能力。

五、妙用生活元素,改革作业模式

教师在借助生活元素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为了让学生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首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从生活现象入手,设计各种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教师在有效地融入生活元素后,还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真正做到高效学习,同时切实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妙用生活元素改革作业模式,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方式的关键。比如在进行统计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布置用扇形统计图记录家庭半年内的水、电用量,并制作出对应的节约用水、用电方案。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节水节电方案进行生活,并对比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别,由此来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观念的树立,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树立带来助力,也为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提升做好铺垫。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强调了生活元素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提供的指导,灵活运用生活元素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钟燕娣.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8):178-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