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赵银娟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四中学 744300

摘要

文化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学生成为品德完善、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


关键词

传统文化;政治教学;人文素养

正文


在初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及素质的最佳时期,政治教学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则是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基本需求。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将传统文化科学融入到政治理论知识.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刻了解与认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他们的熏陶,使其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一、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文化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质与风貌,包括价值取向、历史风貌与生活观念等。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纯粹的向学生灌输政治概念,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对政治知识的学习产生错误认知,态度变得较为被动,不愿主动思考与交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具体教学目标与知识内容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发散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讨论中学习政治知识。

比如,在讲授《爱在家人间》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二十四孝》一书中“芦衣顺母”的故事: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后妻,又生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发现方知闵损受到虐待,要将后妻休掉,闵损则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最终继母悔恨知错待他如亲子。让学生思考:继母虐待闵损,闵损反而替她求情,这样做是否值得?在现实生活中与父母是否有发生过“碰撞”?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碰撞?如何与父母沟通的?组织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轮流说出个人看法,一起感受亲情和理解爱的碰撞,使其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方法,在沟通中传递爱。

二、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政治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故事、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讲好中国故事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途径之一,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有许多个栩栩如生的故事,比如爱国事迹、伟人贡献、经典典籍和神话传说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要注意创新不同的方式去讲故事,提升故事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置身其中,并能够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中国故事方面就非常成功,从国家叙事到自身经历,从回顾历史到展望未来,还能将群众语言和经典话语相结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要提升讲中国故事的能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讲好,有助于达成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目标。

三、践行传统美德,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经过我国人民长期实践培育而成的中华传统美德,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这份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性,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上要始终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他们树立榜样,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转变过去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而忽略了品德践行能力的提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只是空谈,而是要付诸实践,使中华传统美德真正扎根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中,进而使学生把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心,外化为行,从而使他们道德修养得到提高。

四、刻意引入传统文化,辅助学生深化理解

当前,我国不少传统文化已经被人民大众所认可,与之相应的是有不少相关的故事,对后人影响深远。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引入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信息,把一些经典的小故事带入到课堂上,将抽象难懂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辅助学生深化理解新知识。而且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当作案例展开教学,能让学生快速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其愿意接受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增强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诸如,在进行《诚实守信》教学时,教师引用“曾子杀猪”的故事: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回来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准备磨刀杀猪赶忙阻拦,曾子向妻子说明要说话算数,果真将猪杀掉。让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道理,顺利引出课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曾子将猪杀掉的背后隐含着什么精神?使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深入探究政治知识,从诚信的含义和意义研讨这一典故,让他们知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如何做到诚信,使其结合个人经历展开交流、总结: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诚信记录,让他们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五、阐释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些人文精神,比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等等。教师对人文精神进行阐释可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积极的思想观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要进一步解释并讲述背景知识、阐释其精神,也可以联系当下时政热点以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和合”思想,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合”思想的主要内涵,还要清楚“和合”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合” 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体现为以和为贵、相互尊重、以诚相处;在国家外交的层面体现为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当学生全面了解了“和合”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包容、开放、博大的心态和胸怀,进而有利于培养理性平和的人格,能够妥善处理自身与他人、家庭、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六、结合先进事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教学中引入一些先进事迹,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具有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责任意识回。以近几年我们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例,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在中国人民抗击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但强烈地抨击了些西方世界把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污蔑化的做法,更体现了中国人的责任感,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勇往直前。在教学中有效融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先进事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将个人理想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当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例如,在实施《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歌曲视频《中华民族一家亲》,播放《林则徐》、《甲午风云》、《英雄儿女》等爱国主义类电影,阅读岳飞的《满江红》,让他们说说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接着,教师设置问题: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大家应以什么形式来维护民族团结?如何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在国庆节或爱过纪念日参加一项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在课下,学生将会搜集相关事例,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抗日战争中的回民支队、毛主席接见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等,使其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传统文化,是对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教师需围绕具体知识要点引入相应的传统文化信息,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使其深入探究政治知识,深受传统文化的感染,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分析[J].教书育人,2019,(04):60-61.

[2]林开杜.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24):84.

[3]夏卉.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新文化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63.


...


阅读全文